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常见病 > 过敏 > 正文

皮肤过敏后有印迹会慢慢消失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会慢慢的好的。不过需要时间的哦。平时注意调理就好了:
饮食调理中注意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小吃鱼虾、牛羊肉等食品。
生活条理中过敏性皮肤护理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有:
1、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
2、皮肤要保持清洁,经常用冷水洗脸;
3、要保持皮肤吸收充足的水分,避免炎热引起的皮肤干燥;
4、避免过度的日晒,否则会引起皮肤受到灼伤,出现红斑、发黑、脱皮等过敏现象;
5、选用敏感系列护肤品,如:冷漠、敏感面霜、细胞乳液霜等,以镇静皮下神经丛;
6、使用同一牌子化妆品,选择不含浓烈香味、不含酒精等刺激性的化妆品;
7、选用特效的敏感精华素,使皮肤增加纤维组织,使薄弱的皮肤的以改善;
8、尽量不化浓妆,如果出现皮肤过敏后,要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保养护理;
可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面的皮肤调理。

做个敏感肌肤的特工

如果你的肌肤是敏感型肌肤,那么在护理肌肤的时候,你就需要把自己当作特工一样,处处提高警惕。因为保养化妆品中会引起皮肤过敏的成份有很多,近几年化妆品流行各种生化成份,天然萃取物及具有疗效的高活性素材,使得保养品在成效显著的同时也带来的更多的敏感物和刺激物。

传统化妆品中的大多数成份,都不容易被肌肤所吸收,实质效果也就很少,其敏感反应多来自于成份复杂的香料。因为香料的成份中含有分子较小的挥发性成份,对于皮肤的穿透也很容易,因此会引起过敏反应;而现代化妆保养品强调的是高效,因此必须能穿透皮肤,作用到皮肤更深层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相对传统化妆品而言,更容易造成皮肤反应,比如说,近年来极为风行的果酸护肤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紫外线也是促使皮肤敏感的主要原因,许多化妆品的成份,包括芳香疗法中的植物精油“佛手柑”,若是擦在皮肤上,再经过阳光紫外线的照射,皮肤就会出现光敏反应。

常见的化妆品刺激敏感物:

1、刺激物:化妆品中会引发皮肤刺激的成分比较单纯,常见的就是强酸或强碱,低级脂肪所制成的肥皂、洗涤用品、阳离子四级氨盐,以及香精里的脂肪醛等成份,都是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敏感反应的。

2、敏感物:可以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物质成份非常复杂,最常见是就染发剂里的一些染料中间体,如一次酚基二胺、对一二笨乙烯基二胺、胺基酚等原料。其它还有:

羊毛脂(LANOLIN) 是种极佳的脂溶霜,而护肤面霜中使用很多,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其产生过敏反应。

彩妆 可可脂、油酸、蛋白质及彩妆品中常用的金粉、铝粉、及像D&C橙色5号、D&C红色21号、红色27号的色料也会产生过敏反应。

去斑产品 治疗黑斑雀斑等皮肤色素沉积的对苯二酚,以及水杨酸也都有过敏记录。

植物精油 尤其是柑橘类植物精油、侧柏精油很容易出现光敏感,而光敏感反应的潜伏期大约在14天左右,因此在使用此类精油时,尽量不要照射阳光。

其它像蜂王乳、酵母等,都曾有引起过敏感的记录,因此,在使用此类或含有以上成份的化妆品时,一定要小心为妙!


五招防敏感绝活

又痒又干又痛,都是敏感性皮肤的人常见的烦恼,想让皮肤少受点罪,有什么法子呢?下面五招防敏感绝活,记得经常使用哦!

第1招:选择微酸性洁面品

洁面品方面,不要选太浓太刺激的碱性产品。碱性太强,容易伤害皮肤,因此应以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为佳。此外,洁面时亦不应使用洁面刷、海绵或丝瓜络,以免因磨擦而造成敏感。

第2招:用不含酒精的爽肤水

一般的爽肤水大多含酒精,除了会令敏感皮肤发红外,当酒精挥发后,还会令皮肤绷紧,所以应选择性质温和且不含酒精、香料的爽肤水。涂时应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指腹轻弹,千万不要用力拍打。

第3招:日霜忌用控油配方

皮肤敏感者不宜选用带刺激性而浓度高的日霜,偏微酸性而无香料或标明敏感皮肤专用的最好,日霜中无须使用油光控制成分,只要有能锁紧肌肤水分的活性粒子成分就可以了。

第4招:用高水分湿粉底

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粉底时,除要顾及防敏感的作用外,也应选择含高水分的湿粉底,以减少因干燥而造成的痒痛。

第5招:多补充维他命C

缺乏维他命C,容易令皮肤粗糙枯干,从而引发敏感症状。在含丰富维他命C的水果中,梨与奇异果是首选,多吃有助于对抗外来敏感。

敏感性皮肤要留意,护肤品成分中常有一些容易引起敏感的化学物质,在购买产品前请注意看外包装,对以下几个专有名词要多加注意:
alcohol(含酒精)
bronopol 、 sorbic acid(山梨酸)
parabens(防腐剂,如含量不多则不易造成敏感)
fragrance(香料的总称)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