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常见病 > 过敏 > 正文

手过敏怎么处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2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般手部脱皮有四种类型,患者可根据手部症状判断自己属哪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治疗。

类型一:剥落脱皮

症状:双手表面脱白皮, 没有瘙痒、炎症。
治疗:1.医生指出,这是在初秋最常见、最易发生的手角质层剥脱症状。虽有碍外观,但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避免接触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2-3周后可自愈。
2.可配合口服药治疗:用中药苍参、黄柏苍术各30克浸泡,涂抹于手掌,同时服用维生素C。

类型二:干燥性皮炎
症状:双手脱白皮,手指有裂口。
治疗:1.秋初干燥性脱皮最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与经常用香皂洗手有关。应减少洗手次数,避免用碱性的香皂、洗手液,洗衣服时尽量戴手套。
2.到医院或药店买肤康洁等杀菌性洗液外擦。

类型三:手癣
症状:先一只手出现脱皮现象,随后发展到双手。手掌出现红斑、炎症,瘙痒明显,而且患手癣的患者大多同时患脚癣。
治疗:因为手癣可传染,所以需要到医院早诊早治,坚持涂抹医生开具的专用药膏。

类型四:汗疱疹

症状:双手同时长红色水疱,有剧烈瘙痒的感觉。
治疗:和手爱出汗、敏感体质有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外涂、口服药物。

其发病主要是由血虚血燥、皮肤失养、燥热生风所致,治宜养血润燥、疏风止痒。双手脱皮的常见原因有真菌感染引起的手癣;化学损伤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先天遗传因素引起的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治疗方法】手掌脱皮有季节性,可有自愈倾向,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西医药多采用镇静剂、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及抗胆碱类药物治疗。

1、 水疱阶段应以收敛、止痒为主,可用中药肤康洁涂液外搽,也可用10%明矾溶液浸泡。

2、脱皮阶段以外用药保护新生长的表皮,可以肤康洁软膏外涂。

3、皮肤干燥角质增厚有小裂口的患者,可采用保湿防裂的“肤康美软膏”外搽。另外要注意不要去撕脱尚未完全剥离的角质层,以免引起疼痛或流血。
4、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将上方加水后煎煮服用。一般情况下3-5剂即可见效。

5、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对皮损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方法:先将手洗干净,待稍干后,用维生素C注射液倒人手掌内,然后双掌将药液擦匀,待药液干后发白时洗掉。每日2次,每次2毫升。 疗效:有报告用维生素C治疗手脱皮患者,轻者1次显效,重者3次显效,数日可愈。
6、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少接触碱性洗涤剂。可防止该症的发生。
7、生姜切碎放白酒内泡24小时后涂在患处,每天1—2次,疗效十分显著。
8.鲜韭菜汁加红白糖适量每日服一次连服4次有效。
手脱皮症状 季节性手脱皮是一种常见现象,大多数人(男性居多)发生在春-夏及夏-秋季节变化时,先是有灼热、刺痛,继而出现红色小斑点,再变成针头大白点,而后变为空疱状角质剥离,逐渐向四周扩大,不断剥脱薄纸样膦屑,皮损互相融合,再加上人为的撕扯,角质层-层层剥脱,发展较快通常累及整个手掌,局部无炎症变化。平素出汗较多,当脱皮时出汗反而减少,有些人过二、三个月恢复正常。家庭主妇用洗衣粉,也会脱皮、干裂并增加感染机会。 正因如此,许多人忽略了治疗,但每年到某个季节就容易复发,且有逐年加重趋势,脱皮面积不断增大,并向深层扩展,最终露出鲜嫩肉色,出现伤口,极易造成感染。该病非真菌引起,故用抗真菌药无效。手脱皮症状特点:1、双手对称性 2、无炎症、非真菌造成(真菌检查呈阴性)颐和堂公司研制的“手气好”手脱皮修复霜,对季节性手脱皮、干裂有很好的预防和修复作用。它采用表皮修复因子、VE、VA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多种成份,通过表皮修复、营养滋润、深层调节三重作用,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降低其脆性,提高皮肤组织的防御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对季节性手脱皮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使用本品可保持皮肤滋润、柔软、避免手脱皮的发生。

我曾经去过医院专门看皮肤科,你最好也有专业医生诊断一下。医生给的外用药一定要按时敷!即使效果缓慢也不要停用。手要保持干净,尽量少沾水,即使洗手最好用热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生吃最好,因为生吃的水果最新鲜,营养流失最少。可以吃点维生素B2的药片作辅助。即使手上蜕皮的部位逐渐愈合,也要按时涂抹药膏,完全愈合后,为了避免反复发作(我以前就是冬天发病,春天好),要注意保养,每天洗手后涂抹护手霜也可以用维生素E丸擦在手上,一边抹一边按摩,每周几次晚上睡觉可以戴全棉白手套,这样手会越来越嫩。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