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紫癜性
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中最后一型,也是最重的一型,它的发生是由于前几型(单纯型、关节型、胃肠型)反复发作,日久不愈,邪气侵犯到肾脏,而致肾脏受累的表现。由于患者素体肾气不足,邪气内盛,加之不予治疗或治疗不当,使邪毒进一步深入到肾脏,肾失摄纳,使尿中可出现大量蛋白、红细胞及管型。治疗应着重培补先天,益气活血为原则,使已经受到损害的肾组织得以修复,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使之不再漏出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用药中重用生地、山萸肉补肾滋阴,而固涩止血,山药、熟地、菟丝子、杜仲、川断、牛膝补肾固精,利尿消肿以改善肾功能,并加入黄芪益气健脾、利尿消肿,对肾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减少蛋白的排出,增加蛋白合成率,降低分解率,从而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加
泽兰、
三七、
蒲黄、白茅根化瘀止血,使肾瘀血减轻。通过以上一系列治疗,彻底恢复肾脏排泄功能,使蛋白质和
血尿逐渐恢复正常,从而彻底治愈紫癜性肾炎。
消除尿蛋白特效的药物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山药、扁豆、黄精、
芡实、淫羊霍、
巴戟天等,消除尿血特效药物是:仙鹤草、
小蓟、
侧柏叶、
茜草、三七、蚕豆花、花生衣、鸡冠花、紫珠草等。
(1)静点免疫球蛋白:0.4g/kg连用5天,每10~15天再静注一次0.4g/kg,或于血小板减少时周期性给予0.5g/kg,用药后2~10天血小板明显上升并能维持数天或数十天,可做为紧急救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①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②干扰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血清作用;③提高抑制T细胞功能,抑制抗体产生;④清除体内存在的慢
性病毒感染灶。但价格昂贵。
(2)达那唑: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无男性化副作用的雄性激素,可能的机理是抑制T细胞的作用,使抗体生成减少,提高血小板数。剂量为每日200~400mg,可与激素合用,需服用2个月以上方可见疗效。国内报道有效率60%,但价格昂贵,有肝功损害副作用。
(3)他莫昔芬:可与雌二竞争免疫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减少雌激素与T8结合所引起的功能缺陷。用法:每次100mg,日服3次,饭后服。见效慢,应持续用药3月以上,血小板正常后继服两月再停药,国内报道有效率约50%。
(4)血浆置换术:能去除血浆中存在的大量抗血小板抗体,使病情缓解,可做为急救措施之一。置换液可用新鲜血浆1~3L/次,至少连续2~3次。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医治疗缺陷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诸多副作用。(见上)
2、输血和输血小板虽然有较好止血作用,但它的作用短暂,反复多次输注后,易发生同种抗体形成,会引起血小板更迅速的破坏,故输注血小板仅适用于抢救危重出血患者,或在脾脏切除术前或术中应用,不宜作一般治疗。
3、脾脏切除:不作为首选治疗,但在经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仍反复发作者,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仍有严重出血,危及生命者才选择进行切脾治疗,而且切脾疗效不一,部分患者切脾后仍会出现出血症状和病情反复,仍需服用糖皮质激素。
4、免疫抑制疗法:临床使用的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药物均为
白血病或其它
癌症的化疗药物,本身为化学制剂。1)均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致白细胞下降。停药后使病情更加反复发作。2)还会引起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增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3)明显
脱发。4)出血性
膀胱炎、
带状疱疹、性腺抑制、谷丙转氨酶升高,导致肝功异常。
5、虽然有一些西药如达那唑、他莫昔芬可能有一些疗效,但疗效不肯定,且具有毒副作用,价格昂贵,一般人不容易接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色治疗
康大夫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理是: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后天失养,再加外感邪气,致使邪毒入里,内攻骨髓,使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肾主骨生髓,
肾虚则骨空髓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脾肾两虚则气血两亏,故血小板生成不足。故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键在于培补脾肾,脾肾补则气血生化有源,肾充则髓满故血小板生成增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能彻底治愈。扶正不忘祛邪,故应佐以一定的解毒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