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脾切除疗法:脾切除对慢性ITP的缓解率为70%~75%。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切脾指征多认为是长期或间断存在重度出血,应用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或需长期大量激素方能维持止血,病程在1年以上;或中度出血病程在3年以上;年龄在5岁以后;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PAIgG中度增高者。但在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或外科紧急手术则不受病程及年龄限制,可做紧急脾切除。在切脾前已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于手术前及术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液,术后逐渐停用。
脾切除手术中,结扎脾蒂后出血即见减轻,术后数小时内即可见血小板上升,24小时血小板可达200×109/L,出血时间已正常。约4~10天血小板达最高峰,大约在(300~900)×109/L,最高可达1000×109/L以上。然后逐渐下降,经数周至2月渐趋正常。一般认为术后血小板升的越高,远期疗效越好。术后血小板PAIgG下降程度与血小板上升相平行。有的病人脾切除后血小板上升虽不高,出血现象多有明显好转。当血小板迅速上升时,应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切脾后血小板升至1000×109/L以上者应给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药物治疗,防止发生血栓。多数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获得痊愈或较长期的缓解。为减少复发,手术时必须将副脾切除。5岁以下行脾切除的病儿,切脾后应给长效青霉素每月一次,或丙种球蛋白注射预防感染(尤其是
肺炎球菌感染),直至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