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肥胖性脂肪肝 :由于营养过剩 ,肝脏周围脂肪组织过多而使脂肪酸的释放增加 ,以致肝脏对脂肪的排泄出现障碍 ,最终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据统计 ,50%的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现象 ,重度肥胖者96%可发生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75%~ 9 5%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炎症性脂肪肝 :最常见的是病毒性
肝炎。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人进食热量过多 ,超过身体代谢的需要而转化为脂肪积存于全身 ,其中肝中积存则表现为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几率较低 ,约为 4.5%左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几率较高 ,可达 37%。
营养缺乏性脂肪肝 :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 ,造成人体缺乏营养而消瘦 ,需要经常动用组织中的脂肪 ,但又不能在肝脏内实现正常转化 ,以致发生堆积至脂肪肝形成。这也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病因。
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抗
肿瘤药、四氯化碳、苯、砷、铝等 ,可引致脂肪肝的发生。
妊娠急性脂肪肝 :多发生于妊娠 36~ 40周 ,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
消化道出血。虽然脂肪肝的发生与遗传无直接关系 ,但因糖尿病、
高血脂症 (尤其是乳糜血症 )多与家族遗传相关 ,所以与上述原发病相关的脂肪肝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脂肪肝患者的饮食调养原则
为了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有利于脂肪肝治疗,饮食调养需要经常与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起居疗法、合理用药等)配合,原则上要做到适量的能量摄取,合理分配三大营养比例,并兼顾其质量,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病因不同,调养原则应不同。
如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Ⅱ型所致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患者,应严格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人;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最重要;营养不良者,全胃肠外营养及药物、毒物等所致的脂肪肝,则应增加食欲,改善胃肠功能,合理增加营养,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等。
能量摄入要合理控制。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为食物中的能量来源,其需要量要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和工种而定。
能量摄入不够,就无法保证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及维持成年人正常体力和生理功能,但摄入过高能量可使患者体重增加,脂肪合成增多,从而加速肝细胞脂肪变性。
合理控制每日能量的摄入量,对治疗脂肪肝十分重要。
应供给高蛋白质摄入量。
蛋白质中富含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有抗脂肪肝作用,蛋白质还可提供胆碱、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脂肪变成脂蛋白,继而运出肝脏,可防止肝脂肪浸润。
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5%至20%,其中1/3为动物质白。蛋白质的摄入量以90克至120克为宜。供给蛋白质的食物可选用瘦肉类(如兔肉、瘦牛肉、瘦猪肉、鸡肉等)、牛奶、鱼虾类、鸡蛋清及少油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腐粉等)等。
适量糖类饮食,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
一般人需糖量为2至4克每公斤体重(占总能量50%~60%),膳食中的糖类,主要来源为米、面等主食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糖类,尤其是高蔗糖营养,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糖转化为脂肪,较易造成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症及龋齿等。
脂肪肝患者应摄入低糖食品,禁食富含单糖和双糖的食品(如高糖糕点、干枣、糖果及冰淇淋等)以促进脂肪消退。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它与胆汁酸结合,增加粪便中胆盐的排出,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它可降低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改善糖耐量曲线;还可增加饱腹感,防止能量入超,有利于患者接受饮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