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肛肠病 > 痔疮 > 正文

痔疮,应该怎么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痔疮的临床症状
内痔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较大的内痔伴有脱垂,由于病程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各期。
初 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常因 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一线如箭,或点滴不已,无疼痛,不脱出,以便血为特征。
中 期:痔核较大隆起,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毕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或多或少。
后 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即纤维型内痔),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合并症:中后期者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急性血栓性嵌顿时,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漏等证。长期的便血,可引起贫血。
外痔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是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反复发炎而成,其表面被皮肤覆盖,不易出血,其形状大小不规则。
外痔主要症状为坠胀、疼痛、有异物感。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赘皮外痔、静脉出张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
赘皮外痔:肛门边缘处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无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有异物感,偶尔染毒而肿胀充血时,才觉疼痛,俟肿胀消失后,赘皮依然存在。
静脉出张性外痔:多因中后期内痔反复脱出,或因经产妇妊娠时腹压增高等,而致浅部静脉及皮下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肛管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扩大和曲张而成。它的临床表现:局部有椭圆形或长形肿物,触之柔软,平时不明显,在排便或下蹲增加腹压时,肿物体积增大呈暗紫色,按之较硬,便后或经按摩后肿物体积可缩小变软。一般仅有坠胀感无疼痛,如便后肿物不缩小,引起周围组织水肿时则有疼痛。有静脉出张性外痔的患者,多伴有内痔。
血栓性外痔:因便秘而在排便时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后,致痔外静脉破裂、血快凝结而形成血栓。它的临床表现: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出现一肿物,这肿物十分敏感,稍触碰即引起疼痛,因此排便、坐下、走路,甚至咳嗽等动作时均可加重疼痛。
混合痔:它是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为混合痔。具备内痔、外痔的共同特点。

痔是直肠下端、肛管、肛缘静脉丛的淤血,由静脉丛扩张、屈曲而形成的软性静脉团块,可产生出血、栓塞和脱出的病症。临床按出现的部位分为3类:内痔位于齿线上;外痔位于齿线下;混合痔于齿线上下均有且相互连通。
痔是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直肠内压和肛管压增高、便秘、排便时间过长以及炎症有关。中医认为.素因脏腑虚弱,复感风湿,造成“筋脉横解,肠僻为痔”。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口服通便药,如双醋酚酊或酚酞,睡前服。
(2)便血可口服安络血,也可肌注维生素K3、以或止血芳酸。
(3)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治疗。
(4)液氮冷冻治疗:适于痔块稳定无感染者。
(5)注射疗法: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基底黏膜下层,闭塞小血管使痔块萎缩。
(6)胶圈套扎疗法:将特别的乳胶圈套在痔根部,使痔缺血坏死脱落。
(7)手术疗法:适于各期,特别是混合痔。具体手术式略。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适于1、2期内痔,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不宜手术治病者。
①便血:实症者服用中成药地榆槐角丸;湿热下注大便不爽者用脏连丸;虚证者用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或人参养荣丸。
②痔块脱出不易回纳者,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③便干、便秘者,可用中成药麻仁润肠丸、新清片、清宁丸等通便。
(2)外治法
①薰洗法:苦参30克、黄柏30克、五倍子30克、蛇床子20克、煎水薰洗,每日1-2次。
②外敷药法:消痔散、五倍子散、九华膏等外敷。
③药锭:痔疮锭、痔疮宁栓等,睡前纳入肛门。
关于痔疮的治疗方法很多,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预防与调养]
1.平时注意饮食合理调节,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慢性腹泻。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2.经常进行肛门收缩运动,促进局部血循环。
3.凡大便出现便血,应及时诊治,切勿掉以轻心。3、4期内痔要及早根治,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肛周清洁,预防感染。
4.要养成肛门热水浴的习惯,促进肛周血循环及清洁。

痔是直肠下端、肛管、肛缘静脉丛的淤血,由静脉丛扩张、屈曲而形成的软性静脉团块,可产生出血、栓塞和脱出的病症。临床按出现的部位分为3类:内痔位于齿线上;外痔位于齿线下;混合痔于齿线上下均有且相互连通。
痔是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直肠内压和肛管压增高、便秘、排便时间过长以及炎症有关。中医认为.素因脏腑虚弱,复感风湿,造成“筋脉横解,肠僻为痔”。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口服通便药,如双醋酚酊或酚酞,睡前服。
(2)便血可口服安络血,也可肌注维生素K3、以或止血芳酸。
(3)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治疗。
(4)液氮冷冻治疗:适于痔块稳定无感染者。
(5)注射疗法: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基底黏膜下层,闭塞小血管使痔块萎缩。
(6)胶圈套扎疗法:将特别的乳胶圈套在痔根部,使痔缺血坏死脱落。
(7)手术疗法:适于各期,特别是混合痔。具体手术式略。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适于1、2期内痔,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不宜手术治病者。
①便血:实症者服用中成药地榆槐角丸;湿热下注大便不爽者用脏连丸;虚证者用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或人参养荣丸。
②痔块脱出不易回纳者,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③便干、便秘者,可用中成药麻仁润肠丸、新清片、清宁丸等通便。
(2)外治法
①薰洗法:苦参30克、黄柏30克、五倍子30克、蛇床子20克、煎水薰洗,每日1-2次。
②外敷药法:消痔散、五倍子散、九华膏等外敷。
③药锭:痔疮锭、痔疮宁栓等,睡前纳入肛门。
关于痔疮的治疗方法很多,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预防与调养]
1.平时注意饮食合理调节,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慢性腹泻。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2.经常进行肛门收缩运动,促进局部血循环。
3.凡大便出现便血,应及时诊治,切勿掉以轻心。3、4期内痔要及早根治,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肛周清洁,预防感染。
4.要养成肛门热水浴的习惯,促进肛周血循环及清洁。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