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直肠脱垂是指由直肠黏膜、直肠全层或伴有部分乙状结肠向肛门外脱出的一种疾病,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约为2%,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述该病的国家。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将此病命为“人州出”,并较为形象地描述了该病的特征。祖国医学又称之为“脱肛”,脱肛与直肠脱垂是一回事,只是中西医称谓不同而已。
中医学认为脱肛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中气下陷,无力托举,致使直肠脱垂。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可由两方面原因发展而来。其一,久蹲或便秘致使腹压增高,其二,由于各种原因,如小儿发育不良或大病后身体虚弱,年老体弱或多产妇女,导致盆腔组织或肛管松弛无力,当腹压增加时,也会出现直肠脱出。
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
①内治法
固脱涩肠,补中益气:对头晕眼花,气短乏力,面色仓白;舌淡苔薄白,质胖大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者,多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加减治疗。
对伴有湿热者,当升阳固脱除湿,方用升阳除湿汤加减;对伴有血热者,方用四物加黄芩、黄连、槐花;血虚者,四物汤加白术、茯苓;久痢者,补中益气汤加白酒等;中气虚陷者,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炮姜、五味子;肾虚者,用六味地黄丸;虚寒者,用桂附八味丸。
清热燥湿:对由于痢疾、百日咳、腹泻等导致直肠脱出肛外,症见肛门坠胀,红肿疼痛,口渴喜饮,面赤唇红;舌苔黄腻,脉弦数,可用三黄泻心汤与升阳除湿汤加减。
补肾温阳:肾虚者可见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昏眼花,肛门松弛,小便濒数,方用六味丸或桂附八味丸加减。
②外治法:多采用中药外敷或熏洗的方法,选用收敛固涩的药物组方。
譬如,以乌梅、五倍子、枯矾、朴硝、蛇床子等为主药,同时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加减。溃烂炎症较重时,当加入苦参、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燥湿的药物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③针灸疗法:针灸能加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特别是对小儿直肠脱垂,疗效更好。
一般常用穴为:百会、长强、提肛、气海、足三里、天枢等。
提肛穴疗效最佳,其位于肛门两旁,即肛门截石位3点、9点,旁开肛门0.5寸的位置。要使用捻转等强刺激,使肛门有酸胀紧迫的感觉。
④按摩:利用手法,采取点穴按摩,每日点压长强、百会、足三里、天枢、气海等穴,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⑤刺血疗法:用三棱针,常规消毒穴位,在长强穴、提肛穴处刺破皮肤,放血3~5滴,隔3日1次,可连续刺血2~3次,也有较好的疗效,但须注意,要防止局部感染,对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慎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