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鱼鳞病 > 正文

皮肤鳞屑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9-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讨论
  有报道表明微生物感染与银屑病有关[1]。为进一步探讨此关系,我们选择了β-溶血性链球菌及分支杆菌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对两种微生物抗原以及银屑病鳞屑蛋白的反应情况。
  结果见表1、2。表1显示抗链球菌超声抗原的IgG抗体以点滴状银屑病组最高,脓疱型组最低。而IgM抗体则以斑块状组最高,关节型组最低。任意两组间的多重比较(PostHocTest,表未列出)结果显示:IgG抗体,点滴状银屑病组与斑块状、脓疱型、关节型及正常人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0.01、<0.01、<0.05和<0.01)。IgM抗体,斑块状组与点滴状、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点滴状和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咽拭物培养结果显示:阳性菌的构成比中以乙型链球菌最多见,占阳性菌的37.3%,其它依次为非致病性葡萄球菌(29.9%)、金黄色葡萄球菌(13.4%)、甲型链球菌(10.4%)、革兰阴性杆菌(4.5%)和四联球菌(4.5%)。对银屑病患者血中抗结核杆菌粗脂抗原的抗体进行了检测,没有发现抗体水平升高,故未将数据列出。表2为银屑病患者血中抗银屑病鳞屑蛋白的抗体测定结果。鳞屑蛋白抗原共20组分,表2只显示了6种组分抗原的检测结果,另14种由于抗体水平很低,没有列出。各组间结果比较(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尽管如此,从表2可以看出,关节型银屑病组的抗鳞屑蛋白抗体水平普遍较其他组高,特别是抗原2和抗原14,关节型患者组与正常人组之比分别达2.8和2.0。
  7.统计学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构成比、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结果
  1.咽拭物培养与鉴定:取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咽拭物涂抹于血平板上,37℃湿盒保温48h,检查生长物菌落形态(颜色),涂片革兰染色特点,溶血与否及溶血情况,作出初步鉴定。然后再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杆菌肽和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和分型。
   关键词:银屑病 链球菌,无乳 分支杆菌,结核
  4.血清标本:银屑病患者共88例,其中点滴状银屑病患者35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32例,关节型银屑病患者5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8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8例,正常人对照31例。取其静脉血,静置2h后,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
  5.银屑病鳞屑蛋白:共20组分(层析收集物),由西安医科大学陈佳医师提供。提取方法参见文献[2]。
  3.结核杆菌粗脂抗原的提取:结核杆菌在改良的middlebrook7H9培养基中生长1个月,离心收集菌,用氯仿/甲醇(2/1)抽提2d到1周,将抽提液蒸干,加乙醚/水(2/1)静置使其分相,弃水相,将乙醚蒸干,加丙酮57℃,20min共2次,然后放4℃,24h,过滤蒸干即为粗提物。
            

 皮肤鳞屑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分支杆菌及皮肤鳞屑蛋白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银屑病患者咽拭物。用ELISA测定银屑病患者血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超声抗原、结核分支杆菌粗脂抗原及银屑病鳞屑蛋白的相应抗体水平。结果: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咽部菌群以β-溶血性链球菌为主。②各型银屑病患者血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点滴状银屑病患者以IgG为主,斑块状患者以IgM为主,与正常人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③各型银屑病患者血中均未测到抗结核杆菌粗脂抗原的抗体。④关节型银屑病患者组抗皮肤鳞屑蛋白的抗体水平普遍较高,特别是抗原2和抗原14,患者与正常人组之比分别高达2.8和2.0。结论: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咽部菌群以β-溶血性链球菌为主。②不同银屑病患者组升高的抗链球菌抗体类型不一,提示在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机体对链球菌的反应不同。③结核杆菌粗脂抗原与银屑病的关系不密切。④鳞屑蛋白抗原2和抗原14可能与关节型银屑病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鳞屑蛋白在其它各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并不重要。
  Bay等[3]报道银屑病患者的T细胞对常见的分支杆菌抗原反应低下。Izaki[4]及Rambukkana等[5]先后用ELISA和免疫印迹方法证明银屑病患者血中抗麻风及结核分支杆菌HSP65抗体升高。我们也曾报道了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分支杆菌(整菌抗原)抗体和抗重组85复合物(蛋白抗原)抗体水平升高[6,7]。本研究中,我们对银屑病患者血中抗结核杆菌粗脂抗原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没有获得阳性结果,提示结核杆菌脂类抗原与银屑病关系不密切。关于分支杆菌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咽部菌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咽拭物培养阳性菌以乙

  材料与方法
  2.链球菌培养及抗原制备:β-溶血性链球菌(CMCC32210)于Todd-Hewitt培养基中37℃生长过夜,离心收集后置双蒸水中。冰浴,超声破碎(6格8min),离心收集,用分光光度计进行蛋白定量,稀释后作为抗原液包被酶标板。
  6.ELISA: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最适浓度。用挥发缓冲液(碳酸铵-醋酸铵缓冲液,pH8.2)包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超声抗原和皮肤鳞屑蛋白抗原,4℃过夜。用正己烷包被结核杆菌粗脂抗原。用PBS洗3次,用质量浓度为5%的脱脂奶粉封闭2h,洗3次,加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200)100μL/孔,37℃,反应2h,洗3次,加HRP标记的抗人IgG和IgM抗体,洗3次,加底物(3.5mmol/LH2O2-2.2mmol/LOPD)100μL/孔。37℃,30min,用1.25mol/L(2.5N)H2SO450μL/孔终止反应,490nm处读A值,两孔平均值做终结果记录,用空白对照(除血清用稀释缓冲液替代以外,其余均与其它孔相同)校零点。

 

上一篇:鱼鳞病症状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