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采用如下预防方法:
⒈简单:剖腹产、不哺乳、产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0、1、6个月30mg各一次,70%可以预防。
⒉复合:产妇妊娠7、8、9三个月每月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产后新生儿娩出后大腿外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20天之后重复100单位,然后按1、2、7月接种乙肝疫苗30、10、10mg,95%可以预防。
以上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了解“母婴传播”医学上把母亲有乙肝,再传给下一代的现象,称为“母婴传播”。所谓“母婴传播”,是指患有乙肝或体内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
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这种传播方式也叫垂直传播。
它是乙肝病毒最重要、最具威胁性的传播方式。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是100%都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情况,如果孕妇为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也为阳性,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可高达90%左右;但是如果孕妇为乙肝“小三阳”,乙肝病毒DNA也为阴性,新生儿感染几率只有3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
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的家庭中,有的人得乙肝而有的人不得乙肝的原因。
据研究,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的血液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也最为多见。二是宫内传播,胎儿在母体内时,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这种方式引起染约占5%。三是分娩后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这种情况也可以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母婴传播危害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乙肝病例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于母婴传播造成的。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防治乙肝的关键一步。
2 选择怀孕时机,急性乙肝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和合理调养后,数月内即可获得临床治愈,再休养一段时间,体力完全恢复,即可怀孕。
慢性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搞清自己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怀孕。如果患者属于病毒携带者,长期随访检查肝功系列始终正常,B超检查不提示
肝硬化,可以考虑怀孕。如果乙肝患者病情正好处于炎症活动期,身体感觉不适(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检查肝功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这时不适合结婚生育,应该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疗程没有结束,正在用药期间,尤其是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迪福韦等西药治疗时,不适合怀孕,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不利。如果B超检查发现
肝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程度,最好不要怀孕,肝硬化如果处于失代偿阶段,怀孕对母体影响更大。活动性肝炎
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肝功正常半年以上时,怀孕较为安全。
3 分娩前后做好免疫接种,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经过治疗病情长期平稳者,可以生育。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的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也完全正常,他们完全可以结婚生育。但刘士敬博士提醒,必须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种,以阻断母婴传播。如果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合用效果更佳,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在90%以上。
接种疫苗要注意二点:第一,如果女方是乙肝,又是“大三阳”患者,在怀孕的第7、8、9月份,要分别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宫内乙肝传播;待宝宝出生后,立即给宝宝先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个月后打第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第二,如果女方为乙肝“小三阳”或者男方是乙肝,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这样做,可以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的垂直传播,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宝宝的接种免疫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