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危害很大且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对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和降低感染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被乙型肝炎病毒传播。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容易被忽略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具体有哪些呢?
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携带乙肝病毒的父亲也有一定几率传播给后代,而且更加难以预防。所以在怀孕前应该积极治疗,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最大程度的降低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型肝炎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亲吻。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比较少见。
6、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的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型肝炎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型肝炎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一直波有争议的被蚊虫叮咬也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应排除。
多了解一些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可以避免一些乙型肝炎的传播。当然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体内乙肝抗体滴度达到10国际单位/毫升,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人体不受到乙肝病毒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