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了解“澳抗”的意义,目的是对它有个正确的认识并加以重视。一旦发现自己为“澳抗”阳性者,亦不至于惊慌失措,而是进一步化验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
hbsag阳性为hbv感染的标志。如果肝功能及其他hbv感染指标均正常而仅仅hbsag阳性,且未见任何症状与体征的话,则可能为hbsag携带者或既往得过乙肝,现肝功已恢复正常,唯hbsag尚未转阴而且。临床可根据hbs-ag滴度的高低估计患者传染性的大小。滴度越高e抗原(hbeag)、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1976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会议规定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统一缩写为hbag。它的分子量为2.4x106,系由混合的多肽组成,含有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其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甲醛可使其灭活,将其加热到60℃10小时可降低其抗原性,100℃5分钟可完全灭活。
实验研究表明,“澳抗”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是hbv的外壳蛋白,本身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hbv的存在所以它是人体已经感染上hbv的标志。“澳抗”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泪液、汗腺、鼻咽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及精液之中,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2~6个月后、当转氨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到阳性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个别可长达20多年。
所谓“澳抗”,就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963年,blumbers氏在一名因患血友病而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特殊抗体。该抗体只能和当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血清起反应,因而推断这些澳大利亚土著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原物质,当时便把这种抗原物质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