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皮肤疙瘩内生:过食油腻厚味,荤腥等助火动风之物,如鱼、虾、蟹等,或因肠道虫淫,均可导致肠胃不和,风火湿热内生,郁于皮肤腠理而发。病久者气血被耗,以致血虚生风,(妇女会冲任不调),风邪阻于肌肤亦可发生本病。
1.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如《
诸病源候论》指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搔瘾疹。”、“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蓓(bei)癗。”明确指出了风寒、风热客于皮肤,或表虚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
其病因病机总由风邪引起,如《诸病源候论》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隐疹。”然风为百病之长,其它病邪常依附风邪而致病。临床常见的有风与寒或与热相合,郁于肌肤而发生本病,但有外感和内生之异。
有关本病,早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记述,曰:“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此后历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可见古人早已有对此病的认识。
本病是一种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皮肤疙瘩因其小则如麻如豆,大则成块成片,每因遇风而发,皮肤疙瘩故名又称“风疹块”。
荨麻疹。现代医学称之为荨麻疹。而中医称为“赤白游风”、“风疹”、“bei癗”、因皮疹时隐时现又称“瘾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