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西医治疗
2?1 抗组胺药 分H,受体拮抗剂和H:受体拮抗剂两大类。第1代H。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短,有嗜睡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上发生风团,瘙痒重,影响睡眠者。常用药有氯苯那敏4~8rng/次或赛庚啶2mg/次,晚上临睡服药。第2代H,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长,嗜睡作用轻。常用药有西替利嗪10mg/次或氯雷他啶10mg/次或咪唑斯汀10mg/次等,每天服用1次即可。H: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道,H,受体拮抗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常用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受体拮抗剂与H: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
荨麻疹,能提高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
3.1风寒证冬季多见。
主症:遇冷受凉皮肤瘙痒、发胀、起风团,风团颜色苍白或淡红,得暖则消,兼见怕冷恶风、无汗、口不渴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主方: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处方示例:麻黄3~6g,桂枝6g,荆芥9g,防风9g,杏仁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炙甘草6g。
加减:恶风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易汗出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镇潜固涩。
3.2风热证临床最多见。
主症:风团色红,时起时伏,遇热受风加重,瘙痒剧烈,兼见心烦、口渴等症,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主方:消风散加减。
处方示例:荆芥9g,防风9g,柴胡9g,苦参9g,黄芩9g,白鲜皮9g,丹皮12g,当归9g,白芍9g,五味子6g,生甘草6g。
加减:若风团鲜红,灼热,加生地、赤芍清热凉血;伴过敏性鼻炎,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者,加辛荑、苍耳子祛风通鼻窍;伴汗出、咳嗽、气喘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3.5 气血不足证病程长,迁延不愈。
主症:风团色淡红,夜间加重,瘙痒较轻,兼见疲乏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止痒。
主方: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示例:当归9g,白芍12g,熟地12g,川芎9g,黄芪15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9g,夜交藤15g,炙甘草6g。
加减:夜寐不安、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茯苓、珍珠母养心安神。
3.6冲任失调证
主症:皮肤起风团,瘙痒,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或伴月经失调,烘热恶风,阵汗出,烦躁,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养血祛风。
主方: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处方示例:仙灵脾9g,仙茅9g,当归12g,知母9g,黄柏9g,白芍12g,赤芍12g,生地12g,熟地10g,川芎9g,白蒺藜12g。 加减:急躁易怒、头晕耳鸣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4外治疗法
荨麻疹以内治为主。风团瘙痒剧烈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搽皮损处,有收敛止痒的作用。
5针灸疗法
5.1针刺疗法取穴曲池、血海、风市、外关、膈俞、风门、肺俞等。脾胃不和加中脘、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气血不足加照海、肾俞、肝俞、脾俞穴。
5.2刺络放血疗法有清泻血热作用,适用于荨麻疹急性发作。具体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委中、尺泽,出血5~6滴。
5.3 耳穴压豆法 取穴肺区、脾区、神门、皮质下、肾上腺、交感等。用王不留行籽贴穴位,每日按压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