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1日,中国
血友病协会副会长孔德麟将和那些活着的血友病人一起,悼念那些死于
艾滋病的病友。 ——处于输血“上游”的河南卖血农民在艾滋病的魔爪下苦难,这几年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然而,同样没有被艾滋病魔放过的“下游”血友病患者的挣扎,却很少有人知道。
病毒机理和条例黑洞
目前的研究表明,感染了HIV(艾滋病病毒)和丙肝病毒之后,一个正常人在最初的三个月里一切指标依然正常(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他们的血液能够通过检测而进行献血或者卖血。因此,对生产血制品的血液必须经过病毒灭活,杀死HIV和丙肝等病毒。
这也是“拜尔八因子”一案发生的原因。1984年以前,由于当时对于艾滋病病毒研究的不足,拜尔等公司生产的凝血第八因子(以下简称八因子)都没有经历高温灭活,造成了全球数以千计血友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的惨剧。(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疾病,一般仅发作于男性。血友病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非常低,症状是容易出血,出血时必须输血或使用以血浆为原料生产生产的凝血因子止血。被血友病人最广泛使用的凝血第八因子,就是通过新鲜血液的某些凝血物质提炼、加工生产而成。)
1985年以后,拜尔等跨国生物制药公司在八因子等血制品的生产流程中,加入了高温病毒灭活,或者化学病毒灭活程序。此后开始使用拜尔八因子的血友病人,至今没有一例感染艾滋病和丙肝。
但在中国,这一切姗姗来迟。
1987年,中国国家卫生部,海关,外交部联合发文禁止进口国外血制品(白蛋白除外,因为它的生产过程中一直有高温灭活环节,记者注)。事实上,此时国外血制品都经过了高温灭活,为安全产品。
从此,除非冒巨大危险进行走私,国内血友病人能够使用的只有我国生产的未经病毒灭活的八因子。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生制所)的八因子是这个市场的垄断产品。
直到1989年实施的《上海市艾滋病监测管理实施办法》中,还只是规定,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但不是灭活,因此可能产生窗口期问题,记者注)。
1995年3月8日,河南发现了本省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是一个卖血的农民。从此,河南因卖血艾滋病大面积蔓延的问题浮出水面。数位熟知内情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上海生制所的血浆原料就是来自河南。
1995年7月,卫生部紧急发布第55号文件,禁止国内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病毒灭活的血制品。上海生制所的八因子从此停产。
此时距离国外开始病毒灭活,足足晚了十年。惨剧已经开始。
到底有多少感染者?
1998年,上海市民吴忠泽的儿子,一位年仅13岁的血友病人被发现感染了HIV和丙肝病毒。他死于2000年,此后上海陆续发现了54名感染HIV和丙肝的血友病人。
他们的病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在1994年至1995年使用过上海生制所生产的八因子;第二,除了艾滋病,这些血友病人都无一例外地感染了丙肝,少数人还有乙肝;第三,家属中没有艾滋病人(只有一个血友病患者后来传染给妻子,妻子通过母婴方式传染给孩子),因此可以排除性交或者母婴方式的家庭内病毒来源。
几位病友告诉记者,他们曾经亲耳听到上海生制所一位负责人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到1995年停产,生制所的八因子共向全国销售20多万瓶,客户近万人。”
中国血友病协会的几个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全国15个省市中发现感染HIV病毒的血友病人,北到黑龙江,南至广东。“已经能够确定将近100名,而被丙肝病毒感染的病人肯定将更多。”孔德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