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血管瘤其实不属于“肿瘤”,而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在出生后的小儿中的发生率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5%左右(见图2)。草莓状血管瘤属毛细血管瘤的一种,因外表酷似草莓而得名。新生儿的血管瘤绝大部分是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的特点:往往发生在头面部、躯体、四肢表面,在刚出生时并无异常或病灶很微小,在随后数月内迅速增大明显,颜色鲜红,略突出体表。此时许多家长会非常着急、害怕,治疗欲望很强,生怕延误治疗而产生什么后果。
其实,草莓状血管瘤是一种有自愈倾向的疾病。也就是说,不需任何治疗也可以会自行消退。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小儿在发育过程中,原来未分化成熟的血管组织会继续变化,逐渐成熟。据我多年的数百病例的积累随访来看,90%以上的小儿草莓状血管瘤随着年龄的增大而缩小消失,不留瘢痕。一般来讲,草莓状血管瘤在1~3岁之内就进入平稳期,3~8岁进入消退期。
由于对该病缺乏了解,个别医疗机构的医生会建议家属早期治疗,采用激光、冷冻、药物注射或手术切除等。治疗的并发症并不少,如皮肤溃烂、免疫力下降(采用激素或抗肿瘤药)等,而小儿的痛苦却无法表达出来。因此,对于草莓状血管瘤的首选措施应该是:观察随访,避免“过度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