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毛细血管瘤:为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曲折、迂回而成.多见于婴儿,大多数为女性.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毛细血管瘤的增大速度常比婴儿发育更快.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可用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也可用X线照射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它的形态和质地均象海绵,故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清楚.治疗应及早施行血管切除术.小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在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
婴儿的部分组织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组织,这些组织错构瘤样生长即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血管瘤的数量、分布与形态和正常有别.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4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疾病分类
口腔科
疾病描述
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颌骨内的学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
常见种类
◎橙色斑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4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2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同位素敷贴等方法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
◎蔓状血管瘤多见于4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诊断检查
血管或脉管畸形的诊断并不困难,位置较深的血管瘤或脉管畸形应行体位移动实验和穿刺来确定.
治疗方案
血管或脉管畸形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壳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行观察,如发展迅速时,也及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治疗.
基本常识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4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治法:凉血行瘀,祛火滋阴.
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