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不再开刀也能消失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0.4—7%,生长速度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5—55岁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1:1.63,与职业无关,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确,资料显示肝血管瘤的病因与胎儿先天性肝内血管发育畸形或毛细血管感染后变形造成肝内血管局限性海绵状扩张有关。研究发现,瘤体增长速度与病人长期生活在愤怒、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心理压抑的环境中,受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有关,可使瘤体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这与中医“怒伤肝”之理论相符合。也有巨块型(10cm以上)肝血管瘤患者,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微寒,继而长期低热、盗汗、血沉增高,肝区持续性钝疼,阵发性刺疼,酷似“肝脓肿”或“结核”症状。B超检查发现瘤体内出现片状无回声区,出现上述症状,系瘤体内出血吸收及血栓形成或感染所致;也有体积大的肝血管瘤,尤其位于肝左叶压迫腹腔临近器官而引起相应压迫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易误诊胃病;压迫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女性患者可有难以纠正低血色素性贫血,月经过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血管瘤逐渐增大,任其发展,可严重破坏所有器官功能,甚至自发性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对肝血管瘤病,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肝血管瘤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术、肝动脉栓塞等疗法,但这些疗法有风险性大、复发率高、副作用多、费用高等不足。因此,如何使众多的肝血管瘤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攻关的难题。国内著名治疗肝血管瘤病专家梁荷英,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超声引导下病灶内注入硬化剂治疗<5.0cm肝血管瘤”的研究,1992年获得成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能否让大块型、巨块型(8.0cm以上)肝血管瘤不再开刀,也能使瘤体消失这个问题,她仍在思考;为什么大块型、巨块型肝血管瘤一定要手术呢?手术治疗痛苦多、风险大、费用高,甚至有不少病人因经济困难,负担不起手术费,而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即便国家承担2—3万医疗费,人们可以想象开刀,输血给病人肉体上痛苦及副作用有多大。难道就不能寻找到一种不开刀又能使肝血管瘤消失的方法吗?梁荷英与洛阳市中心医院联合,又组织9人科研小组,立项主攻对大块型、巨块型肝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的研究,科研组成员经过不懈努力,探索,总结。他们的课题“超声介入治疗大块型、巨块型肝血管瘤”研究成功。2006年获洛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她15年来的心愿。让巨块型肝血管瘤病人在微创、无痛苦、低价格的前提下得到好的治疗——瘤体消失。从而取代了手术治疗,减少了医疗费用,贴近平民百姓,为肝血管瘤病又开创了新的治疗途径。电话:0379—62325167 联系人:梁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