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怎么会产生胆囊息肉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理组织学上也就是在性质上并不都一样,它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95%以上的息肉属于这种类型。它是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第二种称为炎症性息肉,是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临床特点是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第三种是腺瘤性息肉,少见,仅占全部息肉的0.5%,一般为单发性。三种息肉里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肿瘤性病变,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有演变成为癌肿的可能。
胆囊息肉会造成什么危害
约5%的人群患有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超声体格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一小部分人会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闷胀或发作胆绞痛,这可能是息肉恰好长在胆囊管附近。胆囊管是向外排泄胆汁的一条很细的管道,息肉妨碍了胆汁的出路,造成胆囊腔压力升高而引发不适和疼痛,日久还会导致慢性胆妻炎。息肉合并结石的人出现上述表现,可能主要还是与结石有关。
前面谈到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胆囊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如果不引起临床症状,对身体和生活并无大碍。腺瘤性息肉是一种有恶变倾向的肿瘤,应该说这才是最大的潜在威胁。按目前的影像学技术水平,只能大致上区别息肉的性质,至于判断息肉有无癌变在早期就更加困难。不过腺瘤性息肉毕竟很少见,总数不到1%,而且是否发生恶变 与息肉的大小有密切关系。通过总结、分析大量的病例,发现1厘米以下的息肉几乎无恶性变者,一且息肉长大超过1厘米,癌变的机率陡然增高至2%-13%,有的医学文献报告甚至超过20%。
胆囊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没有甚么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消退,因此打针或吃药是不能治愈胆囊息肉的。对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现在唯一的方法是做手术,摘除整个胆囊。问题在于:有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治疗。
得了胆囊息肉如果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经医生检查又能排除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可考虑手术。如果已经形成了慢性胆囊炎特别是合并有胆囊结石,当然更应该治疗。
对于绝大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且不引起任何症状的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增长的速度。处理这类胆囊息肉的具体做法是:首次检查发现不超过5毫米的息肉,以后每年一次定期超声复查。息肉在5毫米以上但未达到1厘米的,半年后再次超声检查,大小没有变化者可改为每年复查一次,相反如息肉有所增大则须密切跟 踪,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如果息肉大小已达1厘米或更大,或者在随访复查中增大超过了3毫米,为了排除癌变的可能,应该施行胆囊切除术,并做病理组织学鉴定。
总的来说,无症状的胆囊息肉绝大部分不需要治疗,如果是多发性小息肉更可放心,因为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较大的息肉需要将胆囊切除,手术主要是预防性的,多数病例切除后经病理鉴定仍属良性病变。只要手术及时,即使息肉已有恶变也多处于早期,预后是良好的。胆囊被摘除之后,由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入肠道执行消化功能,手术对身体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