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心脏病 > 正文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未经治疗的TOF患儿生存到成年的几率较低,因此绝大部分患儿均需要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肺动脉发育情况和左心室发育情况。对于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患儿,可能在新生儿期即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酸中毒。这时可以应用前列腺素E1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稳定体循环血流量,根据情况选择左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分流(Blalock-taussig术)、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流(Waterston术)等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缺氧症状,促进肺循环发育,使二期根治手术达到可能。如果患儿已丧失二期根治手术的可能,也可考虑行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分流(Potts术)等姑息性手术。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目前趋向于尽早手术治疗,一般在1~2岁时行根治手术。根治手术要求肺循环发育良好,左右肺动脉直径之和大于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直径;左心室发育良好,左室舒末容积>25ml/m2。TOF根治术至少应包括切实修补室间隔缺损并且彻底疏通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干的狭窄。目前,虽然患儿就诊年龄和畸形严重程度极大的影响TOF的治疗效果,但TOF手术治疗的效果仍令人比较满意,在大多数单位中,手术死亡率低于6%,80%~90%左右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存活达20年以上,并且生活正常,没有智力、运动耐量和生育能力的损害。

  本组解剖畸形的描述已基本解释了本症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改变:通过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取决于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程度。因此TOF的临床症状差异很大,从几乎不出现紫绀(所谓粉红色法乐氏四联症,pink TOF)到新生儿即出现的严重紫绀均可出现。除此之外,TOF还具有"杵状指"、"蹲踞现象"、"缺氧发作"等特异性的症状。
  TOF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12-14%,其自然生存率在1岁内约为65-75%,3岁为50-60%,10岁为24-30%,20岁以上<10%。1888年Fallot对此症作了较全面的描述,指出其病理解剖特点:1、肺动脉狭窄;2、高位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心室肥厚。1944年Blalock首先采用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吻合术对此症进行姑息性治疗。1955年Lillehei首次在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获得成功。
  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亦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导致血液出现由右至左分流,常伴有肺动脉高压,临床上早期即出现"紫绀"的先心病,最常见的是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
  ASD、VSD 、PDA等非紫绀型先心病早期外科治疗效果良好,完全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死亡率均低于1%。目前,一般均中医诊疗网建议确诊PDA、ASD、VSD等症的患者如果不存在心衰、反复肺部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情况下应在3~5岁或在学龄前进行根治手术。原则上说,此类先心病的绝对手术禁忌症只有"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即 Eisenmenger综合征,年龄并不是主要因素。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其异常通道所处的水平不同(分别在心房水平、心室水平、大动脉水平),因此对靶器官的影响程度、主要临床症状的出现、病程发展、预后等均各不相同。VSD由于分流量大、对左右心室负荷影响明显,临床症状出现较早,在早期即可出现心室肥厚、心脏扩大等表现,这时肺动脉压可能尚未明显升高,但病情进展迅速。而且VSD病人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几率约为病人年0.3%,常累及瓣膜组织。PDA的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并且没有右心室的缓冲调节,早期即可出现肺血增多、反复肺部感染等表现,肺小血管纤维化,肺动脉压力迅速升高。其自然死亡率在2-19岁约0.49%,30岁以上每年约1.8%,死亡原因主要有细菌性心内膜炎、肺循环高压和充血性心衰。ASD虽然其分流量可达体循环的50%以上,但是由于右心房、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并且较轻,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心衰症状和肺动脉高压,甚至部分患者终身没有症状。然而ASD一旦出现症状,即提示全心功能衰竭,最常见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心悸。据统计未经治疗的ASD患者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缩短15~20年,死亡原因主要为肺循环高压、心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