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患有
高血压、
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群,应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将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已有脑卒中和
冠心病者,应加强二级预防,防止复发。
因此,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减少肉类和油脂类食物的消费,增加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根据2002年的营养调查,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粮谷类、薯类、蔬菜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明显减少,而各种肉类和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明显增加,这种改变导致了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增加,以及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北京居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已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限,这可能是
癌症、心血管病等慢
性病增加的主要原因。
早在1949年,威胁北京市居民健康的三大杀手是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北京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所以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人类的健康与长寿,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起了60%的决定作用,仅8%是由医疗条件决定。膳食行为是构成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2005年,北京地区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9.1%,而控制率仅有10.6%;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达33.2%,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6%,有57.7%的男性居民吸烟,超重和肥胖者占到49.6%,有46.0%的居民缺乏体育锻炼,即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2小时。如果这些危险因素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北京市心血管病发病的上升趋势就难以遏止。
心血管病也是导致患者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占了疾病总经济负担的1/3左右。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大约1/3的心血管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目前,这些危险因素较多地存在于北京居民身上。
根据北京地区MONICA(心血管病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的监测方案)研究,1984年~1993年,北京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病死率为63.7%。1984年~1999年,北京市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冠心病、脑卒中就属于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典型心血管病。
到2006年,北京市居民前三位死亡原因为恶性
肿瘤、
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其构成比分别为25.6%、23.8%和19.8%。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北京居民的第一位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