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心脏病 > 正文

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一方面它是心脏对后负荷增高的代偿性反应,另一方面,是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提示,左心室肥厚可引起以下四种病理生理变化:左心室充盈减少;左心室储备功能降低,由此妨碍心肌的氧合作用;常常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持久性左心肥厚,还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

  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怎样进行药物治疗?

  有效地抗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能使部分左室肥厚消退,常在血压下降后数周、数月或数年出现,其中低钠饮食与抗高血压治疗尤为重要。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室肥厚的影响不甚相同。资料表明,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能有效的地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也有类似疗效,而利尿剂逆转心肌肥厚的功能较弱。

  心肌肥厚后,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并不相应增加,相反,心肌肥厚,心室壁的张力增加,因此耗氧量增加,再加上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往往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样就加重了心肌的缺血,最终可发生心力衰竭。左室肥厚还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包括致命性心律失常,并易发生心肌梗塞、猝死甚至脑卒中。有人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访5年,结果发现心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是无左室肥厚的4倍,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尽可能地预防和延缓心肌肥厚的发生。尽管血压高并不是心肌肥厚的唯一致病因素,但即是主要发病因素,因此,要尽量将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有什么危险性?

  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是测量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并根据上述两个参数,计算出左室射血分数(FE)值,测定左室舒张顺应性。

  心电图描记主要表现为心前导联V?5导R波增高,V?1导S波加深,RV?5+SV?1≥4.0mv 。另外标准体导联Ⅰ导R波增高,Ⅲ导S波加深,R?Ⅰ+S?Ⅲ≥2.5mv。单极肢体导联avL导 R波增高>1.2mv,avF导R波增高>2.0mv,电轴左偏。

  X线检查:胸部平片测量心胸比例,正常应小于0.5,若大于0.5则提示心脏扩大,再从心影外形看是否左室扩大。左室扩大心影呈向左下扩大。

  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临床上对左室肥厚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高血压病所致的左室肥厚分向心型和离心型两种。前者即室壁增厚,心室腔不扩大;后者即心室腔扩大,室壁与室腔比例不增加。一般认为外周阻力明显增高,而心输出量相对低且心功能代偿时,易呈向心型肥厚;而心输出量相对高的患者,易呈离心型肥厚。其外周阻力与血液粘稠度密切相关。

  高血压病人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强或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心脏发生肥厚,继而心脏扩大,影响心脏的功能。而最近研究证明,有些高血压病人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长期维持在较为理想水平,心脏的重量依然还在增加。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左室肥厚类型也不尽相同,因而目前认为左室肥厚的致病因素非高血压单一因素,其他因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内皮素等都是心肌肥厚的刺激物。

  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

上一篇:心脏病的治疗
下一篇:治疗心脏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