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13例患者,主要是以心慌、胸闷、气短、上胸段压痛为主,检查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先按颈椎病变治疗效果不佳,后选择上胸段治疗为主,主要是考虑颈椎病发病机理,即以上提到的胸椎关节紊乱引起颈椎关节紊乱。运用推背、抱胸法纠正胸椎关节,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松解粘连,消除对神经的牵扯刺激,取得满意疗效。
当交感神经受刺激时,其兴奋性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当交感神经纤维长时间受刺激而变性时,神经冲动反而减少。由于两种神经的拮抗作用,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亢进,其分泌的乙酰胆碱(Ach)可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抑制心脏活动使心率减慢。各种原因引起的胸椎侧弯,胸椎椎体后关节紊乱,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心律紊乱。
.解剖生理学证明了心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二者双重支配心脏,调节心功能的正常进行。从解剖方面,脊柱的胸椎段分布有T1~T5侧角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节后神经神经的1~5胸神经节,迷走神经的胸支支配心脏。所以胸椎的病变更容易影响心脏的活动。
引起脊源性心律紊乱的脊柱病变那一段起主要作用呢?是颈椎还是胸椎,学术界各说不一。作者曾对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颈椎X线片研究发现:84%颈椎病患者伴有胸椎侧凸,表明了胸椎关节紊乱是引起颈椎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7]。可见,既往认为是颈椎引起心律紊乱的病因,值得商榷。
有学者认为,胸椎性疾病可致心律失常,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第1~5胸椎椎体后关节紊乱而刺激脊神经根或交感神经而致病,患者症状发作多与体位改变有关,其心电图多显示为单纯性心律失常,并主张以手法治疗为主[5]。也有报道运用推拿结合水针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所引起的心律紊乱,其主要表现为颈胸交界或上胸椎处有压痛,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为主[6]。
.临床上脊源性心律紊乱很多患者合并有颈椎病,多数学者认为颈椎的病变引起交感神经的心上、中、下神经受刺激。治疗上主要以手术减压、植骨融合、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颈部手法为主[1.2.3.4]。
讨论
颈椎侧位片示上段变直,下段C5、6、7阶梯状改变,胸椎右侧凸11° 图2 颈椎侧位片示曲度恢复正常、胸椎侧凸基本恢复
王某,女,55岁,医务工作者,胸闷、心悸反复发作3年余。多于伏案时间过久,睡眠或体位变化时发作,伴气短、失眠、易怒、无力,无恶心、胸痛,时伴背部胀痛,无左上肢放射痛。曾于多家医院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或正常心电图),Bp:140/100mmHg,诊为“心律紊乱待查”,“高血压病”,给予营养心肌,扩冠脉等药物输液、口服抗心律不齐的“心得安”和降压药物治疗2年余,用药时症状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2004年1月于当地医院诊为“颈椎病”,予颈椎手法、牵引治疗疗效不佳。后到本院就诊,查体示心率92次/分,Bp:140/98mmHg,颈部活动轻度受限,C5、6棘突左侧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左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背部肌肉僵硬,胸椎上段左侧可触及一条索样物,压痛明显。心电图示未发现异常。X线示颈椎侧位片上段变直,下段C5、6、7阶梯状改变,胸椎右侧突11°,C7~T4后关节紊乱。确诊为胸椎关节紊乱引发的心律紊乱,采用C7~T5华佗夹脊针刺,推背,抱胸手法等治疗,三天后心律恢复正常,已不用服“心得安”,治疗一周血压也稳定,停服降压药。经治疗二周,心律正常,血压恢复正常,X线照片示颈椎侧位片曲度恢复正常、胸椎正位片侧凸基本恢复,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消除。随访9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
.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13例均经外院行活血化淤,硝酸酯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用药治疗时症状能控制,但反复发作,并依赖药物调整。入院后首先按“颈椎病”予以理筋调曲治疗7天以上,患者症状均无明显改善。后复查患者X线片,发现13例颈椎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胸椎侧弯,改用以调整胸椎错位为主治疗。即于C7~T5节段华佗夹脊电针,并作推背,抱胸手法和功能锻炼等。经以上治疗约2周,13例患者原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胸椎正位X线,侧凸恢复正常(侧突小于5°)8例,基本恢复(侧突较原恢复5°以上)5例,心律、心电图均正常,经半年随访无复发。
.诊断:根据病人的颈部、胸椎段外伤或劳损病史,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和乏力不适,症状时轻时重,并常与体位有关,心电图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及X线的改变确诊。
.心电图改变:入院时检查心电图,13例均为单纯性心律异常或正常。其中,右室传导迟延,前壁缺血可能1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余心电图均显示无异常改变。
.影像学检查:胸椎均有侧凸,其中7例右侧凸5°~10°,2例右侧凸10°以上,4例左侧凸5°~10°。颈曲改变:曲度加大1例,变直5例,反弓7例。其中3例合并C4.5、C5.6椎间盘突出,并寰枢椎错缝5例。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62岁,其中以35~54中年人为主。临床表现为颈背部僵硬、酸累不适,心慌间歇发作,多与体位改变有关,时轻时重。心律过速6例,心律过缓伴间歇7例(包括患者不适时自行的脉搏测量)。颈、胸椎棘突旁压痛、叩痛,部分胸椎旁可触及条索状物,心脏听诊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其中,伴胸闷、乏力、气短、失眠多梦9例;伴恶心4例;伴上肢麻木4例;伴血压不稳、头晕3例。
临床资料
关于脊柱病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文献多报道为“颈心综合征”、“颈椎病性类冠心病”、“颈源假性心绞痛”、“颈椎管外神经卡压颈心综合征”,而由胸椎引起心悸等症状的治疗报道甚少。笔者近年治疗13例胸椎错位并发心律紊乱患者,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脊源性心律异常;胸椎关节错缝
探讨脊柱源性心律紊乱的主要发病部位。方法 对13例脊柱病变引发的心律紊乱,主要以纠正上胸段错位为主,采用理筋、整脊和功能锻炼治疗。结果 经治疗均临床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脊源性心律紊乱主要部位在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