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感染感染及发热仍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首要发病诱因[1]。告知患者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止被别人传染等,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出现感染先兆及时治疗。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30min。
3.2.4吸烟与饮酒吸烟可以减少心输出量,加快心率,增高血压;饮酒可致体液平衡紊乱,引起心律不齐,猝死等。所以应向患者讲解吸烟、饮酒的害处,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3.2.3便秘老年患者胃肠功能低下,又常卧床,不喜欢吃粗纤食物,当用力解便时,增加心脏负担而引起心律失常、猝死等。应向患者讲解调整食品种类,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杂粮。定时排便、建立良好排便习惯;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可吃潘泻叶、大黄、苏打、麻油,还可以用肥皂水灌肠,病情严重时,应在床上便盆接便。
3.2.2饮食与活动老年患者饮食习惯欠佳,喜欢吃肥肉或动物内脏,又常常吃含钠高的食物,如腊肉、盐菜等。应告知患者应进食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5g,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还应限制掩制的小菜、面包、苏打水等,可用醋、辣椒等调味料增进食欲;每日应少食多餐,不宜吃的过饱,晚睡前不要再进餐和过多饮水。Ⅱ级心力衰竭应避免剧烈的工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全天工作;Ⅲ级心力衰竭应安静休息,必要时入院治疗,鼓励患者行走,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30min,以刚出现疲劳、呼吸困难或胸闷不适为限度;Ⅳ级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d,待病情好转后,才能在床上或床边适当活动。
3.2.1.3强调家属成员的积极性,给予病人充分的关心和理解。心理健康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稳定起着即时的效果,这是药物的治疗所不能比拟的。
3.2.1.2根据病人的个性特点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知识宣教,同时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予以开导。
3.2.1.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好感。
3.2健康教育的内容3.2.1心理护理老年人偏执,容易产生惊恐、抑郁,发怒等情绪,这些心理因素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担而产生SCD,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实施护理干预。
3.1.3随机性教育在患者需要时进行教育,如患有疑问时护士应立即给予解答,这是患者主动参与教育的表现,护士应积极回应,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3.1.2计划性教育这是教育的主要方式,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包括住院期间教育、和出院后由专人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出院后的康复情况,指导病人康复及生活。
3健康教育3.1健康教育的方式3.1.1一般性教育采用图文并茂的教育方式,如:利用讲座、录像、墙报宣教、发放健康小册子、传阅宣教资料等方式开展,同时每月召开1次座谈会,普及心力衰竭的防治知识。
2.2非药物治疗①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②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2治疗方法采用综合性治疗2.1药物治疗,主要有①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②ACEI制剂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③β-受体阻滞剂。④洋地黄制剂。⑤抗凝、抗血小扳治疗。
1临床资料病人入院时都有明显临床症状,其中呼吸困难195例,食欲不振、恶心41例,心源性哮喘67例,水肿48例,合并症:糖尿病、高压血、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症占52%。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心力衰竭健康教育你了解吗?关于心力衰竭健康教育,在这里为您解答。心力衰竭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如冠心病引起的心肌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律失常、瓣膜异常、甲亢等)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其临床表现反映了一种基本的异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即便是最轻的一种也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高,心源性猝死(SCD)率也高,为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发生,减少住院次数。对在本科室接受住院治疗351例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其中男307例、女44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8.5岁)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