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纽约,6月11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据中国研究人员在5月号《美国心脏杂志》(电子版)上报道,双室起搏(BiV)可能对晚期心力衰竭和电机械传导延迟的病人有益,但是右室(RV)起搏却并非如此。
研究负责人Cheuk-Man Yu博士告诉路透社新闻记者,“这是由于RV起搏会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因此,对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病人来说,RV起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香港中文大学的Yu博士及其同事在对33例植入起搏器的心衰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检查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起搏装置被随机设置为BiV、RV或无起搏模式。
他们发现,收缩功能仅在BiV起搏时改善。BiV组射血分数为30%,RV组为25%,无起搏组为24%。二尖瓣反流仅在BiV时减轻。LV舒张末和收缩容积也呈相似变化。
此外,无起搏组中相对于室间隔的侧壁收缩期收缩力峰值明显延迟。BiV延缓了室间隔收缩,因此保留了收缩的同步性。应用RV起搏则促使不同步再次出现。
Yu博士总结道:“双室起搏对心衰患者的收缩功能和左室容积很有益处。我们知道,左室反向重塑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人们可能期望随时间延长,这些参数会有进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