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造成侧枝循环形成所致。病本在肝脏,如中晚期肝硬化、肝癌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后很容易因为食物刺激而破裂,从而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治疗上用药物无效,可采取手术,把食管胃底静脉的主干结扎,或采用更高级的“门体静脉分流术”,降低曲张静脉内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机会。 1、戒酒 2、吃少渣易消化的质软的食物,以防食物划破弯曲的静脉丛。蔬菜要切碎制软。避免使用纤维高的根茎类菜。肉类使用嫩的肉丝肉末制软,采用炖煮蒸等方法。不用油煎炸的食物,主食以发酵的软食如面包、发糕及馒头易消化为好。避免吃坚硬粗糙的食物,如粗杂粮、生菜生果,以及带骨刺的鸡鱼类食物。少吃产酸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能使胃酸增加,产气食品如萝卜蒜苗等易引起胀气。禁食强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等。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增加腹压。 (二)劳逸结合、情绪稳定 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既要重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又要培养乐观心情;由于患病时间长、病情反复以及对预后的担忧,常常精神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现代医学已发现,情绪与肌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用乐观、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对待人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1.为什么肝硬化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导致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生的主要机制为:80%以上的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可加剧门静脉高压,导致已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程度加重,导致门静脉高加剧;当肝癌病灶位于肝门部时,可压迫门静脉主干,也可使门静脉压升高。 (2)凝血机制障碍 肝癌患者由于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机制发生障碍。由于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加,凝血机制也会发生障碍。此外,癌栓进人血液后,很容易引起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消化道出血。 (3)胃肠黏膜糜烂 肝癌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常造成胃肠道淤血、动膜水肿糜烂,引起出血。 2.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大多数患者有慢性肝病、黄疸、血吸虫病或慢性酒精中毒病史。发病前,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先兆或不适,有些病人在呕血前有上腹饱胀感。本病致呕血量较多,多呈鲜红色,涌吐而出,有些病例呈喷射性呕血。 一旦发生呕血,家属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采取急救措施,同时瞩患者去枕平卧,禁热食及其他蛋白质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