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若汗出恶风,易于感冒,肺气虚甚者,应重用太子参30g、炙黄芪30g,酌加炒白术15g,健脾补气,少佐防风6g走表,共助黄芪固表之功效。若纳呆食少,便溏或泻,脾气虚甚者,酌加炒白术15g、茯苓15g、炒山药15g、炒扁豆10g、炒苡仁10g,以增强健脾渗湿止泻之力。若喘息日久,动则喘甚,气不得续,肾气虚甚者,酌加蛤蚧6g、胡桃肉15g,增强补肾纳气平喘之功效。若痰清稀,畏寒,寒痰较重者,酌加干姜10g、细辛3g、白芥子10g,温肺化痰。若痰多黄稠,咳吐不爽,痰热较重者,酌加黄芩10g、鱼腥草15g,清热化痰;便干者,加葶苈子6g、大黄6g(后下),辛开苦泄通便,有助于肃肺止咳平喘。若胸满闷窒,痰多色白,苔白厚腻,痰湿偏盛者,酌加清半夏10g、厚朴10g,燥湿化痰。若干咳少痰,少苔者,加沙参15g、麦冬15g、百合10g、玉竹10g,滋养肺阴。若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血瘀之征明显者,酌加赤芍15g、虎杖15g,以增强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炙麻黄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共为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要药。麻黄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尤着。杏仁含苦杏仁甙,止咳平喘效佳。紫菀与款冬花均可润肺降气,化痰止咳。紫菀重在祛痰,款冬花功擅止咳,故二药常相合使用。五味子可敛肺滋阴,多用于久咳虚喘者。炙百部润肺降逆止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地龙咸寒入肺,通经活络,止咳平喘。炙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复肺脏宣肃之功效。桃仁活血化瘀,可祛肺络瘀血,止咳平喘。丹参功擅祛瘀活血,可增进肺泡毛细血管网的气体弥散,改善血液循环和肺的宣肃功能,使痰液更易排出。淫羊藿补肾纳气,以利肺气之肃降,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祛瘀、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成炙麻黄6g,炒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0g,地龙10g,炙黄芪15g,太子参15g,桃仁10g,丹参15g,淫羊藿10g功能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喘促日久,面色淡白或晦滞,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或白腻,脉象细涩或缓。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用中药咳喘宁方:
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病者的气管因为发炎而肿胀,呼吸管道变得狭窄,因而导致呼吸困难。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哮喘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且难以得到根治,易反复发作,轻者伤身,重者致人丧命,因此防治哮喘刻不容缓。
哮喘的中药?哮喘的中药你了解吗?关于哮喘的中药,在这里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