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③珠贝定喘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②补肾防喘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①至灵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
3.缓解期内治法
(2)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各30克共研成粉。取少量加姜汁拌成糊敷于肺俞穴、涌泉穴,每日2-3次。
天突穴:在胸骨上端凹陷中。肺俞穴:在第3胸椎下旁开1.5寸处。定喘穴在第7颈椎下旁开1.5寸处。
(1)代炙膏或麝香虎骨膏贴天突、肺俞、定喘三穴。
急性发作期外治法
③移山人参10克,蛤蚧1对(去头足),煎汤服。缓解期可将两药研粉吞服,每次3克,每日2-3次。
②洋金花或叶加少量薄荷叶制成卷烟,点燃吸入。
①川椒目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
(2)验方自疗法
③哮喘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用于热性哮喘。
②小青龙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用于寒性哮喘。
①茶碱缓释片,每12小时1片,每日2次。
(1)成药自疗法:
1.急性发作期内治法
自治疗法
表现为咳痰黄稠,难以咳出,口渴喜冷饮,口苦,身热面红。在缓解期主要是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提高身体抗病能少发病次数,直至痊愈。
中医将急性期哮喘的病象大致分成寒性、热性两类。前者表现为咳痰清稀不多,痰呈泡沫,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后者
前国际上认识到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通过缓解期治疗,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持久抗病能力,这与中医学提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十分符合。中医认为哮喘发病原因是“外有非时之感,内有臃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结合,迫于气道,发为哮喘。对此中医提出“扶正祛邪”治疗大法,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邪不可凑”用扶正方法,同时化痰、行气、祛邪,使邪去正复,从而阻断哮喘发展,这就是中医物治疗、预防哮喘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