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有关学者研究显示: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pⅲp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pⅲp等有关试验能可靠地、灵敏地反映肝纤维化活动和程度,为指导临床抗纤维化药物筛选及判定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用电镜观察人体肝细胞,其具有胞膜、胞质、胞核和细胞外基质等物质。细胞外基质主要有胶原、氨基葡萄糖多糖和糖蛋白三类大分子构成。研究者发现肝内胶原至少有五种胶原,以ⅰ、ⅲ、ⅳ型为主,和ⅲ型占总胶原的80%~90%,ⅰ、ⅲ之间比值为1。当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纤维化发生,细胞外间质过多,而分解减少,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此时肝内胶原量分布异常,较正常增加5~7倍,ⅰ与ⅲ型之比由原来1变为>2。ⅲ型胶原增加见于肝纤维化早期,ⅰ型则在进展期和晚期大量增加。测定血清内胶原及其代谢产物的化验,称为血清ⅲ型胶原前肽(简称pⅲp)。此外,还有nag试验(血清n—2酰氨基萄萄糖酶水平)和透明质酸酶(ha)指标,上述试验均反映肝活动性纤维化和肝损害的定量标志,如动态持续升高,则预后不良。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共同的病理基础,而目前常规肝功能检查只能反映肝脏功能,无法测知肝纤维化程度。依据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也难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动态观察及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