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消化系统 > 胃炎 > 正文

糜烂胃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极度口渴或尿少,说明有可能脱水。

  *严重的胃痛。
  *吐血或大使带血,黑色柏油样大便,说明你有内出血,庄马上枕医。
  糜烂胃炎●危险讯导
  保持结肠清净,可定期使用灌肠剂。(请见下卷的第八章)
  ●清洁结局
  以手指和手掌按摩背部的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和腹部的巨厥、中脘、天枢穴。方法是用手掌由上向下按压三个穴道所在的背骨两侧,然后用拇指指腹按压并以画圆方式指压。接着按压腹部穴道,用四指指压这些穴道,不要太用力,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还可以生姜或大蒜热灸这些穴位,也有很好的疗效。
  ●揩压按摩疗法
  其他疗法
  患有慢性肝病、糖尿病、胆道疾病时,可使胃粘膜局部防御功能降低、胃功能紊乱而发生胃炎。另外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感染等造成的带菌分泌物下咽,常可使胃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诱发胃炎。所以注意上述疾病的控制治疗,对慢性胃炎的康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注意日常保健
  酒精可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侵入胃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戒洒
  抽烟会促进胃痛发作。吸烟后,烟碱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刺激作用,过量吸烟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引起胆汁返流,使胃粘膜受损,并影响胃粘膜血液供应及胃粘膜细胞修复与再生,所以要戒烟。
  ●戒烟
  适当的运动是增加胃肠蠕动的好办法,能有效地促进胃排空,使胃肠分泌功能增强,消化力提高,有助于胃炎的康复。
  ●适当的运动
  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类药、四环素、红霉素、泼尼松等药物,尤其在慢性胃炎活动期。
  ●谨慎用药
  对于轻度胃炎治疗常用抗酸剂,最好能在进食约1—2小时后服药,此时正是胃酸最高峰,正好起到抗酸作用,如能够在晚上9-10点临睡前再服一次则效果更佳。
  ●使用抗酸剂
  幽门螺旋杆菌会造成胃炎及其他消化道的毛病,服用两个星期的抗生素,就可以打败这些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藉由检验血液、唾液测得。
  ●服用抗生素
  精神紧张是慢性胃炎的促进因素,应予避免。情绪上的不安和急躁,容易引起胃粘膜障碍和胃机能障碍。所以应尽可能地避免情绪上的应激反应,解除紧张的情绪。平时做到遇事不怒,事中不急,急中不愁,保持心情舒畅,对胃炎的康复极有好处。
  ●放松心情
  家庭治疗措施
  功效温胃消食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症。
  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肉15分钟,后入桂皮,待山楂肉将熟熄火,滤汁人红糖,调匀即可,趁热饮服。
  ⑤桂皮山楂汤
  功效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痛症。胃热痛者忌服。
  胡椒粉2克,葱白3克,姜6克。先烧开水,下姜、葱白,煮沸而成姜葱 汤。用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或将胡椒粉放人姜葱汤中即成。胃痛时将汤热饮即可缓解。
  ④胡椒葱汤
  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不适等症。
  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将土豆洗净、切碎,用水煮至土豆 成粥状即可。服用时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连服15日。
  ③ 土豆粥
  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部急痛。
  包心菜500克,粳米50克。先将包心菜水煮半小时,捞出菜后,入粳米煮粥。温热服,每日服2次。
  ②包心菜粥
  功效行气活血,健脾益胃。适用于气滞血瘀,胃痛年久不愈等症。
  仙人掌30-60克,猪肚1个。将仙人掌装入猪肚内,人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炖至热烂。饮汤,食猪肚。
  ①仙人掌猪肚汤
  ●保健药膳
  姜是印第安人拿来治疗肠胃不适、胃肠胀气和关节炎等发炎毛病的传统药方。姜粉可达到使胃平静的作用。每次服用的分量约在半茶匙到一茶匙间(一至二克),如有必要,可以每天服用。
  ●用姜止痛
  用量5000IU,一个月后降至2500IU。保护胃粘膜,帮助复原。
  ⑤维生素A乳剂或胶囊
  两餐之间使用,分解残留于结肠的食物,并帮助减少发炎。注意:勿使用含盐酸的品牌。
  ④蛋白质分解酵索
  每天120cc,它能止痛及加速复原。
  ③ 芦荟汁
  维生素E每天400IU,渐增。锌每天50-80毫克,它们能增加粘蛋白的产生,保护胃粘膜及止痛。
  ②维生素E及锌
  用量依产品说明,慢性胃炎有可能由于维生素B12缺乏而引起贫血。
  ①维生素B12
  ●补充营养素
  你若有胃炎,服用铁质补充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反胃。铁质是胃的刺激物。
  ●勿服用铁质补充服
  长期以来,牛奶一直被视为极佳的胃酸缓冲剂,但它虽可暂时缓冲胃酸,但稍后,牛奶里的钙和蛋白质会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使胃更不舒服;杏仁奶是不错的代替品。
  ●少曰牛奶
  新鲜的卷心菜汁富含促进产生粘蛋白细胞生长的谷氨酰胺,有益于保护胃粘膜。菜汁制成后立即喝下,勿贮存。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胃痛时可喝一杯,以稀释胃酸。
  ●喝菜汁
  胃酸缺乏者,忌冲淡胃液。饮食中宜加入醋、柠檬汁、酸性调味晶,少吃难消化、易胀气的食物。饭前及饭后尽量少喝水。
  ●控制饮水
  食用寓含纤维的食物。纤维被认为是抗癌成分,食用高纤维饮食同样可以减少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机会。纤维被认为能促进粘蛋白分泌,粘蛋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增加纤维素的摄取
  一天三餐以上,比如六小餐,只要你觉得舒服就行。睡前忌进食,饮食不宜过多过饱,以免胃窦部扩张过度而增加胃酸的分泌。
  ●少量多餐
  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你可以吃煮熟的粟子、大米粥、羊奶、酸乳、白乳酪、开菲乳。如果症状严重,吃一些软性食物,例如米汤、酪梨、香蕉、马铃薯、南瓜类。将所有蔬菜搅碎,再烹调。偶尔,吃一些蒸热的蔬菜,例如红萝卜、胡萝卜及绿花椰菜。
  ●注意营养均衡
  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或不吃早餐,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有规律
  细嚼慢咽对消化绝对有帮助,你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用餐时避免有压力,可以使你的消化作用有一个好的开始。
  ●蛔曰慢曰助消化
  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热的症状,就应避免这些食物。
  ●避免高脂肪食物
  忌食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腌腊食品、辣椒、大蒜等。不管柑橘类果汁、番茄制品、咖啡、酒类以及所有会直接刺激食道的食物会不会引起胃酸,你最好避免食用。
  ●忌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
  对于急性胃炎。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禁食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或药物,酌情禁食或给予流食,对有出血者,予以止血治疗。
  ●食用流食
  糜烂胃炎的营养与饮食疗法
  应忌饮浓茶、咖啡、酒类等;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洋葱、煮黄豆等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H2 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应避免服用可使症状加重的药物和食物。复发和恶化多见。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尚无某种方法具有广泛疗效或可治愈。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为特发性,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参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本病觉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你的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治疗胃炎最好的方法是自我保健,只要能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尤其注意养成生活规律、饮食有节的良好习惯,做好调护,不仅可以减轻病痛,还有可能使本病完全治愈。
  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7.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少数患者需做胃次全切除,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手术,
  6.预防 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加用碱性药物或前列腺素制剂。
  5.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创伤,感染,停用加重胃粘膜损伤的药物。
  4.可由胃镜下应用微波及高频电凝止血。
  3.制酸药 包括碱性药中和胃酸及
  ② 口服凝血酶及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胃管灌注相同,每次口服60~100ml 2-4小时/次。
  ① 插胃管,清除胃内积血,用冰冻生理盐水洗胃,或于每250mL冰冻生理盐水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4-8mg,可反复冲洗到出血停止。亦可于胃管中灌注孟氏液。
  2. 胃内灌注或口服止血药。
  1.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失调。

  糜烂胃炎治疗方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