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消化系统 > 胃炎 > 正文

萎缩胃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萎缩胃炎另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特别是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者,胃癌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但与胃癌之间并无必然

  再则,加强胃动力改善,也是消除症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吗丁啉、普瑞搏思(西沙比利)较为理想,可增加食道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对消除饱胀感、腹胀、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恶心等有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但对胃黏膜脱垂患者不宜使用。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临床的许多疗法均采用对症处理。对患者来说,仅靠药物治疗不易奏效,均应及时戒烟忌酒,饮食要规律,过热过咸及辛辣食物不宜食用。无返酸患者可适量使用蛋白酶及多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应避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可的松等。对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患者,可加服得乐冲剂、阿莫西林胶囊等。为加强胃黏膜保护,增加胃黏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可使用维生素A、E和中药复方猴头冲剂等。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病的形成除一些社会因素(如环境、污染等)外,还与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胆汁返流、免疫力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精神因素等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主。据我们观察,往往上腹部不适患者,经检查,其中大多数或轻或重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此类患者,既不可草木皆兵,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
  萎缩胃炎的自我保护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出现持续或间断性饱胀感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现象。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脱垂等症,其症状往往会加重。
  治疗萎缩性胃炎,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使用较多的有维酶素4片,每日3次,加用六味地黄丸1丸,每日2次,需长期口服,无明显副作用。三九胃泰1包,每日3-4次,一般服药3个月为l疗程。两种药物可交替使用。
  对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主要靠纤维胃镜检查,故定期胃镜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对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年至1年半复查1次;重度萎缩性胃炎,3个月至半年复查1次;怀疑恶变时,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失去治疗时机。
  前面已经提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稳定性较大、发展缓慢的慢性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一旦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乐观,生活规律,避免饮酒、吸烟。其次,应根据萎缩的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萎缩性月炎分为轻、中、重3级,并多少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对轻度无症状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不服药;有症状者,予药物对症治疗。中度以上,尤其是重度萎缩伴有重度肠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化生者,因癌变可能性增大,要高度警惕,密切随访。
  有些胃病患者,本来没有什么症状,但一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就如判了死刑,精神十分紧张,饭菜不香,睡觉不安,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加重,到处求医看病,这主要是对萎缩性胃炎了解不够所致。

  萎缩胃炎如何对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