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胃下垂
病因症状
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
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
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
,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
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
、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
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概述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构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症状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检查
1、上腹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某些患者触诊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也有少数下垂明显者同时有肝、右肾及结肠下垂征象。
2、超声波检查:饮水使胃腔充盈后,超声波测出胃下缘下移入盆腔。
3、X线钡餐检查:为胃下垂最可靠诊断方法。胃下垂程度以胃小弯切迹低于髂脊连线水平1~5厘米为轻度,6-10厘米为中度,11厘米以上为重度。
(1)患者多数体质虚弱,故自疗要“治本”,从改善整体素质着手。例如,平时
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可由小到大。气功锻炼对本病也有较好效果。
(2)避免暴饮暴食。选用的食品应富有营养,容易消化,但体积要小。高能量、
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托胃体。减少食
量,但要增加餐次,以减轻胃的负提。
(3)不宜久站和剧烈跳动。饭后宜半平卧半小时。
(4)卧床宜头低脚高,可以在床脚下垫高两块砖头。
(5)性生活对体质衰弱者是较大负担,应尽量减少房事次数。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
2.验方自疗法
(1)蜜根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炒黄芪30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
(3)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乌30克,一起研粉,每次6克,每日
1-2次,温水吞服。
(4)枳壳15克,煎汤服,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肚1只、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砂仁5克,加调料煮熟后分次食用。
(2)鲫鱼500克、黄芪50克、枳壳30克,加调料烹制食用。
(3)榛子60克、淮山60克、党参30克、砂仁15克、陈皮15克,研成粉
拌入白糖,每次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4.外治自疗法
(1)取百会、足三里二穴。用指端及指甲按掐二次,各3-5分钟,每日多次。
百会穴:两耳尖连线头顶上的中点处。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宽、胫骨外侧
一横指处。
(2)代灸膏贴百会、足三里、中脘三穴。隔天调换。
中脘穴: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
5.其他自疗法
每天进行仰卧起坐锻炼2-3次,每次10分钟。
避免误诊
许多女性爱美节食,体弱消瘦,腹腰部脂肪极少,腹壁单薄,容易导致胃、肾等脏
器下垂。
由于胃体下垂,出口抬高,胃内食物排空延迟,故患者时有饱胀不消化感、嗳气恶
心等症状,倘误作胃病进行治疗,会延误病情。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试用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必要时放置胃托。
二、中医治疗:
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预防】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散步,有助本病的康复。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了,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本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