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基本病理是横膈位置低,膈肌悬吊力不足,胃膈、胃肝、胃脾、胃结肠诸韧带的松弛,腹压下降和腹肌松弛。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其肌力下降的程度,韧带松驰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下垂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胃下垂中医治疗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胃下垂。以往以生育过多的妇女和无力型的人多见。目前,患者多以慢性消耗性疾病、卧床少动、体长瘦弱者为主。
1.胃下垂中医治疗病因病理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三个因素:①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②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厚度的作用;③邻近脏器或某些韧带的固定作用。根据个体体型及胃的张力,胃的形态又大致分为四型:①牛角型,多见于短胖体型,胃的位置高而横,张力强;②鱼钩型,胃体垂直,胃的张力中等;③无力型,多见于瘦长体型,胃体上部狭长,下部及胃窦松弛,胃呈囊袋状,张力低,甚至下入盆腔内;④瀑布型,胃体较小,胃底位于胃体的上后方,其形成是胃下部肌肉群较剧烈收缩的结果。
站立位时胃位置下降,胃下缘达盆腔,胃下垂中医治疗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本病多见于女性、瘦长无力体型者,也可见于经产妇、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其产生主要与膈肌松驰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或有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的表现,长久直立后和餐后症状加重。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