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消化系统 > 胃病 > 正文

脾虚如何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脾虚如何治?束带 若脾气虚损运化失职,水谷精气凝而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脉,则可形成带下之患。症见白带清稀,量多如注,绵绵不已,面色萎黄等。对此治法,武之望曾明确指示: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要务。一旦脾功健旺,清阳升腾,邪湿下泄,则带下随止。显效方为完带汤等。   脾虚如何治?荣窍 脾居中土,灌溉四旁,联络四脏,与诸窍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假若脾气虚弱,则精气匮乏,引起九窍失养;再则清阳不升,复致阴火上乘,“邪害孔窍”。从而出现青盲、内障、视物模糊,鼻窍不利,耳鸣,耳聋,口糜流涎,齿龈萎缩,咽喉肿痛等。基于中宫虚惫,精气不引起九窍不利的病源所在,临证时务须开阔思路,善于应用气血相关理论,在九窍病证中辨识与脾虚有关的症候、体征,有的放矢地选投益气补脾之品。显效方为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等。
  脾虚如何治?熄风 脾功强健,水谷精微生化如常,始可“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维持肢体关节运动自如的生理状态。所以热病、久病之后伤及脾土,气血颓败,致筋脉失养,手足蠕动,等虚风内动之候。固然搐搦抽掣为厥阴所主,但其发生的原因,却由中土衰惫所致,治疗时尤须审慎,切忌凉润镇潜之品复伤脾气,当发补虚安中,培土宁风为要务。显效方为理中汤加天麻、钩藤。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