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依然是老年痴呆症的主因:超过六十五岁的人,每二十人就有一人得病;超过八十五岁的,更是每四人中就有一名患者。早期得病的,多与基因及家族病史有关;後期得病的诱发因素,则包括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和头部创伤等,而女性也较男性容易罹患此病。
其後五十多年,一般医生都认为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是老化的正常现象,只有六十五岁前得病才算是真正生病;而早年得病的比例约占百分之五到七。直至一九六○年代,科学家才开始认为,就算是老年人脑部出现斑块和缠结体,也不是正常现象,而是隐疾恶化的讯号。由於所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部都有斑块与缠结体沉积,所以过去二十年来,科学家已把研究焦点放在这两种物质之上。
阿兹海默用显微镜观察奥古斯蒂的脑部切片,注意到三个特徵:脑部严重萎缩;脑部组织有某种不明物质沉积;脑内的神经元(也就是神经讯号传送体)和另一种物质纠缠在一起,像盘结的树根。这两种物质後来被定名为斑块(plaque)和缠结体(tangle),为老年痴呆症的两大特徵,与其他神经病变有所区别。
阿兹海默认为她老化得太早,因为以她的年龄不应该罹患失智症(dementia,又称痴呆症,当年被视为正常的老年病),於是将她的病命名为「初老年期失智症」(pre-senile dementia)。奥古斯蒂病情日渐严重,後来陷入昏迷,五十五岁死亡。
德国神经科医生爱罗斯.阿兹海默(Alois Alzheimer)在女病人奥古斯蒂去世後不久,於一九○六年发表了他的观察记录。奥古斯蒂五十一岁时,没人提示就写不出名字,也没法做家事,方向感日渐衰退,记忆、判断、说话与肢体技巧等能力也越来越差。
戴乐群表示,随着香港人口进一步老化,估计到二○三六年,老年痴呆症患者将增至二十多万人。他说:「不过,在未来十年,有效医治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或许能够出现。欧美科学家正从两个方向积极努力:一是希望人体能减少制造致病元凶『淀粉样蛋白』(amyloid),或将之从神经元周围移走;二是免疫治疗,希望以疫苗刺激病人产生抗体,依附在致病蛋白质上,让身体循新陈代谢作用将之排除。」正常老化?
像赵妈妈和郭伯伯的病例其实并不罕见。年纪越大,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越高。根据香港葵涌医院的资料,每十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便有一人患上老年痴呆症。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总干事锺爱英指出,调查显示,目前香港约有七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老年人较易罹患此症,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比率约为百分之十,八十五岁以上的更高达百分之五十。台湾方面,据行政院主计处二○○六年的统计,老年痴呆症患者有八万八千九百六十人,其中百分之九十六点五为六十五岁以上老人。
他的儿子郭耀文说:「父亲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也有困难,有时候会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又会做出令人费解的古怪行为。例如在深夜打开抽屉,不停搜寻物件,或是用笔在住所墙上涂鸦。」郭耀文坦言,父亲患病初期,他因不了解,而轻忽了父亲的病。
四、 五年前,郭伟达两次脑中风後,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徵状,例如性格变得暴躁、喜怒无常;记忆力衰退,会忘记东西摆放;甚至错认家人。此外,他的时间及方向感变得混乱,例如把事情的先後次序弄混、迷路等;还有丧失活力和变得被动,好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
赵妈妈今年八十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等慢性疾病,约一年前完成智力检测後,证实患了早期的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一般称作老年痴呆症,又称老人痴呆症)。她的女儿赵莉莉说: 「回想起来,母亲的病在确诊前,其实有迹可寻。」(ILLUSTRATION/GERARD DUBOIS)赵妈妈与值夜班的儿子同住,赵莉莉每星期会去探望她。「我发觉母亲忘记清理垃圾桶,甚至忘记吃饭,冰箱里放了前几天的残羹剩菜。她还经常忘记我刚说过的话,也常因忘东忘西而感到困扰,甚至会指责别人偷了她的东西。」其他蛛丝马迹还包括:出现轻度认知障碍,例如不能认出属於自己的东西;有妄想症徵状,感觉街上行人在监视她;缺乏安全感,例如睡觉时不敢除下假牙,怕被人拿走;对时间感到混淆,例如以为中秋节是农历新年。赵妈妈的嗜好也转变了,她以前喜欢逛街和投注赛马,如今再也提不起兴趣。「母亲的情绪及精神状态也不稳定,经常感到不快,有时会很暴躁,甚至想要自杀。」赵妈妈进入老年期後,出现较明显的记忆与认知障碍。根据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的资料,从轻度认知障碍转化为早期老年痴呆症者,每年高达百分之十二至十五。目前,赵妈妈的情况已大为改善,约每三个月覆诊一次。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主席、老人内科医生戴乐群说:「脑中风与阿兹海默症大有关系,往往造成混合性痴呆症。」七十五岁患有高血压的郭伯伯便是个例子。
老年妄想症的成因如拼图游戏般复杂,但科学家已将这图案拼得差不多了。
老年妄想症分析主要分析什么啊?老年妄想症分析应该注意什么啊?老年妄想症分析是根据什么原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