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脱肛分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外药物及针灸治疗可以增强盆腔内的张力,增强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对一度直肠脱垂,尤其对儿童可收到较好疗效。但对于二、三度直肠脱垂仅能改善症状,很难彻底治愈。注射与手术治疗主要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黏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脾虚气陷证
证候: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程度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脱垂较重而不能自行还纳者,宜重用升麻、柴胡、党参、黄芪;腰酸耳鸣者,加山萸肉、覆盆子、诃子。
②湿热下注证
证候:肛内肿物脱出,色紫黯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
(2)外治
①熏洗:以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每天2次。
②外敷:以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
2.其他疗法
(1)注射法
将药液注入直肠黏膜下层或直肠周围,使分离的直肠黏膜与肌层黏连固定,或使直肠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
①黏膜下注射法
此法分为黏膜下层点状注射法和柱状注射法两种。
适应证:一、二度直肠脱垂,以一度直肠脱垂效果最好。
禁忌证: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者。
药物:6%~8%明矾溶液或1:1消痔灵注射液。
操作方法: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将直肠黏膜暴露肛外,或在肛门镜下,在齿线上1cm环形选择2~3个平面,或纵行选择4~6行。每个平面或每行选择4~6点,各点距离相互交错,每点注药0.2~0.3ml,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过浅注入黏膜内,以免无效或坏死。医学教育网整理总量一般为6~10ml.注射完毕后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柱状注射是在肛外直肠黏膜3、6、9、12点齿线上Iem的黏膜下层作柱状注射。长短视脱出长度而定,每柱药量2~3ml,注射完毕送回肛内。注射当天适当休息,不宜剧烈活动。流质饮食,控制大便1~3天。一般1次注射后可收到满意效果,若疗效不佳,7~10天后再注射1次。
②直肠周围注射法
适应证:二、三度直肠脱垂
禁忌证: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者。
药物:6%~8%明矾溶液或1:1消痔灵注射液。
术前准备:术前晚上和术前各灌肠1次。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局部和肛内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选定在距离肛缘1.5cm的3、6、9点三个进针点,然后用细长腰穿针头和20ml注射器吸入注射药液,选3点处刺入皮肤、皮下,进入坐骨直肠窝,大约进入4~5cm,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穿过肛提肌,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寻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m,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然后缓慢注入药物6~8ml,使药液呈扇形均匀散开。用同法注射对侧。最后在6点处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人4~5cm,到直肠后间隙,医学教育网整理注药4~5ml.三点共注射药量16~20ml.注射完毕,局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卧床休息,控制大便3天。注射后1~3小时内肛门周围胀痛,一般可自行缓解。术后2~3天有时有低热,如不超过38℃,局部无感染者为吸收热,可不予特殊处理;如超过38℃,局部有红、肿等感染性炎症改变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2)针灸
①体针及电针:取穴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八髂、提肛穴。
②梅花针:在肛门周围外括约肌部位点刺。
此外,还有直肠瘢痕支持固定术、肛门紧缩术和直肠悬吊术等手术方法。
预防与调护
1.患脱肛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2.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3.局部可采用丁字形托带垫棉固定,或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