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肛肠病 > 脱肛 > 正文

脱肛的病理变化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仅有黏膜脱出者称为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者称为完全性脱垂,后者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

  长期脱肛的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脱肛后易复位。偶然因腹内压突然增高使直肠脱垂者,如未能及时复位,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引起脱垂肠段绞窄性坏死。

  约有半数直肠脱垂病人的肛门括约功能不全,排便功能障碍。日本铃木行直肠肛管测压也发现近半数病人的肛管内压降低、随意肌收缩压下降,而直肠肛管反射及直肠内压均正常。有的学者测定直肠脱垂病人的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发现由于肛门收缩而引起的放电明显增加,证明肛门直肠脱垂的发生与盆底肌肉的反射性失调有关,并非局部肌肉麻痹。Parks 等作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肛提肌的病理切片及组织化学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肌肉组织的变化,其中以外括约肌最明显,肛提肌较轻。他认为长期便秘,使该部肌肉及神经过度伸展和损伤,从而造成括约功能不全和脱肛。至于肛门括约功能不全为其原因或是结果,意见尚不一致。

  分为3 型或3 度:

  1、 Ⅰ型 为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是由直肠下部黏膜与肌层附着松弛所致,最长达3~4cm,是小儿特有的类型。部分脱出呈半环状,全周脱出呈环状,色红。由肛门正中向外形成放射状纵沟,肛管与黏膜间有反折沟,可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质软,便后脱出的黏膜自行还纳。如脱出时间久者,黏膜呈暗紫色,无光泽。反复脱垂者,黏膜水肿、肥厚、粗糙,甚至有溃疡或出血点。

  2、 Ⅱ型 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5~12cm,呈圆锥形,略向后方弯曲,顶端凹陷。表面有环状多个黏膜皱襞,色淡红或暗红,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脱垂需用手托回。Ⅰ型长期脱垂可发展为此型。

  3、 Ⅲ型 罕见,排便或腹压增加时,肛管、直管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呈椭圆形。肛门极松弛,黏膜糜烂出血,分泌物较多。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