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脱肛的其他治疗方法:
(一)针灸
主穴百会、长强、大肠俞。配穴:气海、足三里、脾俞、三阴交。针刺或艾灸。
(二)耳穴压豆
取穴直肠下段、皮质下、神门。每天按压4次,每次各1分钟。
(三)推拿
1.揉丹田:患儿仰卧,家长坐在右边,用有掌根揉患儿丹田(脐下2~3寸间)7~10分钟。揉时掌根不要在皮肤上滑动。
2.揉龟尾:患儿俯卧或由人抱住,家长坐于右侧,用右手中指螺纹面揉龟尾穴(即尾骨尖处,又称长强穴),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
3.推上七节骨:患儿俯卧或人抱住,家长用拇指桡侧面从患儿尾骨处向上直推至第二腰椎处(相当于肋缘稍下),反复推2分钟左右。推时需用润滑剂,如滑石粉或水,以防擦破皮肤。
4.按揉百会:患儿取坐位或由大人抱住,家长用左手挟持患儿头部,右手拇指按揉百会穴20~30次。患儿囟门未闭者禁做此节。每天按摩1次,早晚均可。
脱肛的防护①新生儿不要打“蜡烛包”,应该让小儿肢体,尤其是腰腿能自由运动,以增强各部位肌肉韧带的力量。对安静不好动的小儿,家长应帮助做婴儿操,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②对继发于腹泻、便秘、膀胱结石病的患儿,应尽快治疗原发病,脱肛可随之自愈。③治疗期间婴儿排便应取卧位,可伸直大腿呈把屎姿势,小儿可采取坐高盆,尽量伸直大腿的姿势,或叉开双腿,取站立位排便,总之,尽可能避免蹲位排便,亦尽量不要让小儿蹲位玩耍。④每次排便后,用温开水清洗脱出的肛门直肠,应轻轻揉推上去。⑤平素防止便秘或腹泻。⑥避免感冒用力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