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神经系统 > 头痛 > 正文

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疼怎么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8-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神经衰弱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类神经障碍性疾病,以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劳,伴随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
神经衰弱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病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神经衰弱临床表现复杂,除了常见的失眠外,还出现头昏头痛、精神疲乏、健忘、情绪异常等其他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由于本病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因此还可以出现心血观、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和脏器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悸、面赤、手足发冷、胸闷、气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尿频、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就具体患者而言,这些症状并非悉具,其轻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中医古代文献所记载的“不寐”、“郁证”、“头痛”、“眩晕”、“惊悸”、“健忘”、“虚痨”、“阳痿”、“百合病”等门类中可以尖刀有关本病的论述。
一、 病因病机
1. 病因
(1) 情志失调:长期忧愁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耗伤心脾,使气血 两虚,神无所养,故见精神萎靡不振,心悸、健忘、失眠、情绪抑郁不欢 ,或暴怒伤肝,肝气郁结,抑郁不欢,喜太息;肝郁日久化火,心神被扰,而见烦躁易怒,卧不安席;气郁化火,阳亢风动,或素体肝肾阴虚、赶脏阳偏亢之体,一旦遇到有情志刺激,则导致心神不宁,动悸不安,所谓“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2) 病后失养、劳欲过度:久病失养、劳倦太过;或房劳过度,耗伤气血阴精,损伤心肾,心失其养则心悸、失眠、健忘;脑窍失养则头晕、耳鸣。若阴虚日久,累及肾阳,导致阴阳两虚,则可见精神倦怠、嗜睡、阳萎、腰膝酸软无力等症;肾精关不固则见早泄、梦遗、滑精等 症。
(3) 饮食不节:饮食偏嗜,恣食肥甘,伤及脾胃,健运失司,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或素体肥胖,湿痰偏盛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发为眩晕;痰晕化热,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责失眠。
2. 病机
(1) 病变主要脏在心与脾、肝、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藏神、主血脉,若因心虚不能藏神,不主血脉,或为邪气所扰,则可出现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神经衰弱的主要征候。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若因脾虚气血生化源乏,心肝失其所养,则出现心神不安、石棉健忘头疼眩晕诸症。肝主疏导泄,调畅气理,肝失调达则抑郁不欢、心烦急噪;肝阳上亢则头痛眩晕。肾藏精、生髓,主封藏,若肾精亏虚,肾因不足,则心肾失交,脑髓失充,精液不藏,则出现健忘、失眠、遗精、阳痿等症。
(2) 病理因素以痰、风、火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可因饮食不节,聚湿生痰,或脾虚水谷不归正化而酿生痰浊。风、火源于肝,可以因肝肾阴虚 ,或阳亢化或生风所致。
(3) 病理属性有虚有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精气虚损,病在心、肝、脾、肾;实证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日久花火;或气病及血,淤血留滞;或夹痰火,内扰心神。虚实之间每可错杂并见,兼夹转化,以致疾病缠绵不已。
(4) 神经衰弱症状错综复杂,兵变设计多个脏腑系统,而以心、脾、肝、肾脏器功能的失调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二、 辨证治疗
神经衰弱患者主诉繁杂,多个症候交叉重叠,故辨证首先是抓住其主要症状,结合兼症,审证求因。其次是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精气虚损一般病程较长,久治不愈,且有相应的虚象。实证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或夹痰火,内扰心神,有其气郁,痰水的临床表现。对虚实夹杂症候,当分辨其标本主次。
神经衰弱的治疗以补虚泻实,调和气血、调整阴阳、安神镇静为原则。虚者补其不足,宜益气养血、补益心脾,滋养肝肾;时者泻其有余,宜清火化痰、理气活血、消导中和;虚实夹杂者,宜补泻兼顾。
神经衰弱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多因七情所伤,气血运行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久病及血所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症状,因此在调理脏腑功能的同时应该注意适当应用活血化淤治疗常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1. 阴虚火旺证
症状:虚烦不寐、躁扰不安、焦虑紧张,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耳鸣,腰酸膝软,梦遗,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津。
辨证分析: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情志所伤,气郁日久,化火灼伤阴精,阴液虚亏,虚火亢旺,上扰心神,故见虚烦不寐、躁扰不安、焦虑紧张,阴精亏耗,髓海空虚,心神失养,故见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耳鸣;阴精不足,精气不固,故见腰酸、梦遗,阴亏与下,虚火上炎,则见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2. 心脾两虚症
症状:心悸不安,夜难入寐,多梦易醒,头昏,健忘、多思善虑,面色萎黄,神脾乏力,口淡少味,纳食不馨,腹胀,舌质淡,舌苔薄,脉息弱。
辨证分析:本证是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而致心脾两虚,气虚血少所致。养血不足,气血两亏,心神失养,故见心悸、多梦易醒,头昏,健忘;心主血,其华在面,血虚不能上荣,故见面色萎黄,头昏;脾主思,虚则多思善虑而不能自控,脾虚运化无权,故口淡无味、纳食不馨,腹胀。舌苔薄,脉息弱为气血亏虚之象。
治疗: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3. 心虚神怯证
症状:心悸心慌,胆怯易惊,坐卧不安,多疑善恐,失眠多梦,易于惊醒,神疲气短,舌苔薄,健忘。
辨证分析:平素心气不足,神气怯弱,突受精神刺激,心气浮躁,心神失养,故见心慌、胆怯、多疑善恐,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心气不足,则见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脉弱为气嘘不充之象。
治疗: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4. 血虚肝热证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见胁胀作痛,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甚则通宵不眠,梦扰纷纭,多疑多虑,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欠华,舌质淡,脉细数。
辨证分析:肝主蔬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贯隔。情志不遂、忧思郁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故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胁胀作痛,肝气郁结,郁而化热,郁热内扰,魂不守舍,故见难以入眠、或通宵不眠,梦扰纷纭,多疑多虑,注意力不集中,血虚则不能上荣与首,故见头晕眼花、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数为血虚失养之象。
治疗:养血疏肝,安神定魂
5. 肝阳上亢证
症状:头晕,头胀而痛,耳鸣,目眩,心烦急噪,失眠,面部烘热,口苦咽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清窍被扰,故头晕,头胀而痛;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急噪易怒,失眠;肝胆气郁化火,故而面部烘热,口库咽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均为肝阳亢盛之象。
治疗:平肝潜阳。
6. 肝郁化火症
症状:头痛、眩晕、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肌肉紧张,麻木,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火性上炎,循肝脉上行,故而头痛目眩;肝火内扰心神则急噪易怒,失眠多梦;肝火灼津,则口干口苦,便结,尿黄;肝气不舒,气机郁结则胸胁胀痛;肌肉紧张,麻木,震颤,为肝旺动风只征象;舌后苔黄、脉象弦数为气郁化火之象。
治疗: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7. 心肾不交症
症状: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烦热盗汗、神疲肢倦,头脑空痛,健忘、腰膝酸软、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梦交,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心与肾在正常情况下上下相交,水火相济。若因禀赋不足,或久病虚劳等使肾虚亏于水下,不能上济于心;或因劳神过度,五志过极等使心阴暗耗,心阳亢盛,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导致心肾水火不相既济,形成心肾不交证,肾水不足,脑髓失养,形体失充,则头晕,头脑空痛,健忘,耳鸣,神疲肢倦;肾虚腰腹失充则腰膝酸软;心阳伉盛,扰乱心神,则心烦,失眠;扰动精室则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梦交;舌红少苔,脉细数,系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清心安神,滋肾固精
8. 肝胃不和证
症状:胸胁胀满,心情郁闷,急噪,胃脘疼痛,堵闷不适,呃逆,恶心呕吐,嗳气吞酸,不思饮食,心烦失眠,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本症多由情致不舒,肝郁胃弱,肝气横逆犯胃所致。肝气抑郁不舒,则胸胁胀满,心情郁闷,失眠容易急噪,;胃气郁滞,失其和降,则胃脘疼痛,堵闷不适,不思饮食;肝气佛郁,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则呃逆,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治疗:舒肝解郁,降逆和胃
9. 脾肾阳虚证
症状: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多卧少眠,易醒健忘,形寒畏冷,纳呆腹泻,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沉尺弱。
辨证分析:元阳不足,形神失充,四肢百骸失于温煦,故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多卧少眠,易醒健忘,形寒畏冷;中阳虚寒,运纳失常,则纳呆腹泻;阳虚精亏,则,阳痿,月经不调;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沉尺弱。均为阳虚之证。
治疗:补肾壮阳,温中扶脾
10. 气滞血淤证
症状:顽固性失眠,固定性头痛,持续性健忘,反复拨定性情绪,烦躁不安,眼眶暗黑,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
辨证分析:《伤寒论》曰:“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也”;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郁闷”、“夜不安”、“不眠”诸证,都有淤血。盖人之气血,贵乎中和,七情内伤,久病不愈,均可引起气血不和、七滞血淤,而出现严重的失眠、头痛、健忘、烦躁不安等症状,故凡长期失眠,用常发治疗无效,又见头部刺激、眼眶暗黑,舌质暗红、脉弦涩者,均可从淤论治。
治疗:活血祛瘀。
三、 临症要点
神经衰弱的征候表现复杂多样,常见失眠、心悸、健忘、头昏、头晕、心烦急噪,抑郁等,这些征候往往兼夹并见,临症要善于抓住主症,并结合兼夹症候进行综合分析、施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