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平衡饮食,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但仍禁食含嘌呤较多的食物,限量选用含嘌呤在75mg%以内的食物,自由选食含嘌呤量少的食物(表20—10)。坚持减肥,维持理想体重;瘦肉煮沸去汤后与鸡蛋、牛奶交换使用;限制脂肪摄入,防止过度饥饿;平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少用食盐和酱油。
慢性痛风病饮食治疗
禁用强烈香料及调味品,如酒和辛辣调味品。过去曾禁用咖啡、茶叶和可可,因分别含有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但咖啡碱、茶叶碱和可可碱在体内代谢中并不产生尿酸盐,也不在痛风石里沉积,故可适量选用。
(七)禁用刺激性食品
多喝水,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体量维持在2000ml/d以上,最好能达到3000ml,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的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水分宜适量。
(六)水分
供给充足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多供给蔬菜、水果等成碱性食物。蔬菜1000g/d,水果4~5次;在碱性时能提高尿酸盐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再则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痛风病人易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应限制钠盐,通常每天2~5g。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供给,标准体重时蛋白质可按O.8~1.0g供给,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因牛奶、鸡蛋无细胞结构,不含核蛋白,可在蛋白质供给量允许范围内选用。尽量不用肉类、禽类、鱼类等,如一定用,可将瘦肉、禽肉等少量,经煮沸弃汤后食用。脂肪可减少尿酸正常排泄,应适当限制,控制在50g/d左右。
(四)蛋白质和脂肪
痛风病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等关系密切。痛风症病人糖耐量减退者占7%~?4%,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达75%~84%。因痛风病患者多伴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故应降低体重、限制热能,体重最好能低于理想体重10%~15%;热能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6.28~7.53MJ(1500~1800kcal)。切忌减重过快,应循序而进;减重过快促进脂肪分解,易诱发痛风病急性发作。
(三)限制热能
正常嘌呤摄取量为600~1000mg/d,病人应长期控制嘌呤摄入。急性期应选用低嘌呤饮食,摄入在150mg/d之内,故需选含嘌呤低的食物,禁用含嘌呤高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扁豆、黄豆、浓肉汤,及菌藻类等
3.脂肪总热量的其余部分,则以脂类补充,通常为40~50g/d。由于脂肪氧化产生热量,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二倍,为降低病人体重,无疑应该限制。
2.蛋白质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1%~15%,通常每日为0.57~1.0g/kg。主要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的蛋白部分。因为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能够提供组织代谢不断更新的需要,又含嘌呤甚少,对痛风病人几乎不产生不良影响。但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的65%~70%。这也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如此,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泄。但应尽量少食蔗糖或甜菜糖。
在限制总热量前提下,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
(二)三大营养的分配
2.超重或轻度肥胖者总热量以6300kJ/d起始,分三餐供给;或在原饮食基础上减少热能525~1050kJ/d,藉以达到每月减肥.5~1.0kg的目的。
1.超重30%~50%及以上病人总热量以6300kJ/d起始,分为三餐供给。一个月后改为5460kJ/d;或在原饮食基础上减少热能2310~4620kJ/d,以每周减轻体重0.5~1.0kg为目的。
总热量根据病人理想体重按休息状态计算,通常不超过每日105~126kJ(25~30kcal)/kg。临床经验表明,成年病人若属度以上肥胖者(超重30%~50%),每日总热量超过6300kJ,往往不能使体重下降。下述方法,可供限制总热量,减轻体重参考。
(一)限制总热量
急性痛风饮食治疗
痛风病急性发作时要尽快终止其发作症状,控制急性痛风症性关节炎。要积极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来源;用一切治疗手段促进尿酸从体内排泄。对于继发性痛风症,要查清病因,积极对症对因治疗。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痛风症急性发作,阻止病情加重和发展,逐步改善体内嘌呤代谢,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减少其沉积,防止并发症。
饮食治疗目的
(4)临床上常可见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往往与病人长途步行、关节扭伤、穿鞋不适及过度活动等因素有关,这可能与局部组织损伤后,尿酸盐的脱落所致。因此,痛风病人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穿鞋要舒适,勿使关节损伤等。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3)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防止体重超重。,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少热量摄入,以降低体重,糖量占总热量的50%-60%以下,蛋白质每千克标准体重1克左右。
(2)妥善处理诱发因素,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药、维生素B1和B2、胰岛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克)等。
还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严格忌酒,尤其不能酗酒。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血乳酸浓度升高,后者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可降低尿酸的排出;同时乙醇还能使尿酸合成增加。研究表明,乙醇对痛风的影响比膳食严重得多,特别是在饥饿后同时大量饮酒和进食高蛋白高嘌呤食物,常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即使啤酒,因其中含有大量的嘌呤,也不宜饮用。
为促进尿酸排泄,宜多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1)饮食方面究竟要不要“忌口”,这是许多病人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食物中所含的嘌呤不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低嘌呤饮食7天后也仅能使血尿酸值降低1-2毫克/分升,但是无节制的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迅速达到随时发作状态,因此,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减少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次数仍然是必需的。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鸽、沙丁鱼、海鳗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肺、肠、脑)、骨髓、蛤、干贝、松花蛋、蟹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少吃,另外,火锅中的肉类、海鲜和蔬菜等混合涮食,由于嘌呤具有很高的亲水性,汤汁内含有极高的嘌呤,亦应少吃;鱼虾类、菠菜、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米、扁豆等含有中等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豆制品、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等含嘌呤很少,当然可以吃。应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油菜、胡萝卜与瓜类等,此类黄绿色蔬菜呈碱性,可促进尿液中尿酸溶解,增加尿酸排出量,防止形成尿酸性结石。
痛风病人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痛风病人的自我保健
10.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9.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8.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7.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6.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5.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痛风病10大饮食原则:
痛风病人的预防及保健
(1)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血沉加快。晚期尿中常有蛋白,血中非蛋白氮升高。(2)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和肾活检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3)尿液的pH值,如尿液为酸性不利于尿酸排泄。(4)血象和一般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检查、血糖、血脂、电解质等)以了解是否可以安全用药。(5)心电图、全胸片检查作为体检必备的检查。(6)肾图、同位素肾功能系列,作为肾脏功能早期异常的检查。
4、其他检查:
3、滑液及痛风石检查:关节腔穿刺:急性发作期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旋光(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尿酸盐结晶呈针形在白细胞内或游离,有弱折光现象(双折光现象)见左图。滑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只要为中性分叶核细胞,(10-70)×109/L(10005-7000/mm3)。滑液检查对确定诊断或是检查有无合并感染或假性痛风等有帮助。痛风石特殊检查:对痛风结节可作活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检查(Murexide)鉴定,还可作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酶分解测定。
2、X线摄片检查:受累关节的X线检查。早期急性痛风关节炎在受累关节仅显示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反复发作后,先有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继之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内及骨髓内均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疏松,邻近关节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或圆形透亮缺损区,大小不一,其边缘锐利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边缘可有增生钙化,严重者有骨折。系由尿酸盐侵蚀骨质所致,为痛风的X线特征。肾可见结石阴影。
1、尿液检查:可以看尿液的pH值,有无血尿、蛋白尿等。
三、其他检查
尿液中的尿酸检验〔24hoursUrinaryUricAcid〕24小时尿液的收集检验,可以作为使用哪一种药物的参考。在一般饮食情况下,以每天由小便排出800毫克作为标准,如果大于800毫克,则称为生产过剩型;若小于800毫克,则称为排泄不良型。〔如果采用低嘌呤饮食5-7天之后再检查,则以600毫克为区分标准。〕。
24小时尿液的收集法:建议24小时收集时间是,从早上8点〔或7点〕起,到隔天早上8点〔或7点止〕,总共24小时整。要完全收集,否则会影响尿液总量计算的准确性。收集期间不要喝咖啡、茶及可可豆,也勿吃维生素C及小苏打。收集瓶需加盖置于冰箱下层冷藏,但不可有结冰现象。收集第一天早上8点〔或7点〕无论您有无尿意,都要解光小便丢弃,这是我们不要的。从此以后24小时中任何时候解出的小便都要放入收集瓶中,不可遗漏否则要重留。第二天早上的8点〔或7点〕无论您有无尿意,也要准时上厕所解尿,这次解出来的小便要放入收集瓶中,这是我们要的。收集好24小时小便后,须观察测量尿液的总量并将它纪录于检验单上,然后要先把尿液摇晃均匀,再立刻倒出一小部分装于检验试管内,送至医院检验科检查。
排泄不良型:在一般饮食状况下24小时尿液中尿酸含量低于800mg。若低嘌呤饮食5-7天之后测量,则是少于600mg/24小时尿液。绝大多发生痛风的原因,都是因尿酸盐排泄不足所致,约占90%。
产生过剩型:在一般饮食状况下24小时尿中尿酸含量超过800mg。若低嘌呤饮食5~7天之后测量,则是超过600mg/24小时尿液。这类原发性痛风患者在痛风人群中不足10%,因此高嘌呤饮食不是痛风的原发病因。却常常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
对急性关节炎诊断意义不大,因1/2的痛风患者小便尿酸排出正常,但通过尿液检查了解尿酸排泄情况,对选择药物及鉴别尿路结石是否尿酸增高引起有所帮助。可将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可分为产生过剩型和排泄不良型。
二、尿酸测定
专家提醒患者:虽说尿酸值越高者,患痛风的机率越大。不过有高达30%的病例,都是在尿酸值正常的情况下,仍有痛风的毛病。值得一提的是,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前、中和后期,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可以没有什么大幅度的变化,这是由于身体在症状出现以后,进行了自我调节,加速了尿酸的排出。例如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尿酸排泄。进水、利尿和药物应用等因素均可影响血尿酸水平。所以千万不能仅以血尿酸的水平作为诊断痛风的唯一标准。
检查血中尿酸值,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再抽血〔晚上12点后禁食,但可喝水〕。一般制订尿酸的正常参考值,是以一群人的血中尿酸平均值加上2个标准差为上限〔Mean 2SD〕,大约有10%的人会尿酸偏高,但这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不能与痛风混为一谈。
在20年前,人类血液中尿酸的正常浓度约是4mg/100ml(237μmol/L)。而现在我们去做健康检查,尿酸浓度在7mg/100ml(420μmol/L)以下时,医生会判定为合格,其实近年来我们血液中尿酸含量已较20年前提高约1倍。此现象显示在生活中,由于工作的紧张状况,导致尿酸的形成与排出方面,已经出现很大的危机。
检查血中尿酸〔UricAcid〕值,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再抽血〔晚上12点后禁食,但可喝水〕。血尿酸正常值:血尿酸正常值:210-420umol/L。或<7mg/dl。或男性约为0.38mmol/L-0.42mmol/L(6.4-7mg/dl),女性为:0.309mmol/L。血尿酸超过正常值时称高尿酸血症。37℃、pH7.4时血浆尿酸饱和度(尿酸盐最高溶解度)为:0.38mmol/L。当超过0.38mmol/L则易形成结晶物而沉积在人体的组织中,导致痛风。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常超过420μmol/L(7.0mg/dl),缓解期可以正常。
一、血尿酸测定
注意:不同的检验单位,可能使用不同的检验方法,所以正常参考值可能不同,应请医师作判断。
4、诊对药物副作用应做的检查:服用痛风药物之前应作血象、肝肾功能检查,因在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异常时有些痛风药物不能服用。
3、鉴别诊断所需的检查:如有发热时应做血培养排除感染。
2、痛风患者的为确立诊断必要检查:血尿酸(是诊断痛风的最重要的检查项目)、24小时尿尿酸测定、尿PH测定、肌酐清除率、关节病变部位的X线检查(了解关节病变是否痛风所致)、肾图和肾活检(了解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情况)、腹部平片和静脉肾孟造影(为排除泌尿系统尿酸盐结石)
1、常规检查:血象、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全胸片。检查目的:常规检查是全面了解人体健康状况所必须的。有条件者应尽量进行检查。
得了痛风应作哪些检查
同样是导因于动脉硬化的问题,差别是在脑部发生。其症状包括头痛、头昏眼花、手脚发麻或麻痹等,严重的话,病人有失去意识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诊时除了血管摄影外,还需做脑部的CT、MRI检查。
【脑血管障碍】
痛风患者的心脏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形,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血液循环机能不良,引起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机率就特别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心脏疾病。
【心肌梗塞/狭心症】
痛风患者大多是较为肥胖体型,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食物,因此体内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当高,胆固醇值通常也都超过正常标准,是高脂血症的好发族群之一。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与痛风两者都是因为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并发于患者身上。糖尿病是因为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荷尔蒙缺乏,导致体内持续处于高血糖的状态;而尿酸值与血糖值之间大有相关,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会比较高。
【糖尿病】
痛风的合并症
(4)痛风晚期: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以破溃出白色尿盐结晶。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肾功能明显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3)痛风中期:此期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反复急性发作造成的损伤,使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皮下痛风石,也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
(2)痛风早期:此期由高尿酸血症发展而来。突出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消失后关节可完全恢复正常,亦不遗留功能损害,但可以反复发作。此期一般皮下痛风石的形成,亦无明显的肾脏病变如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正常。
(1)高尿酸血症期:又称痛风前期,在这一期病人可无痛风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升高。
痛风是终生性疾病,它的病情发展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期:
四、临床分期:
持续血尿酸增高,而无痛风发作。遗传特征未明。
三、特发性高尿酸血症
3、伴有肾脏清除减少:肾脏功能减退(肾脏病变时尿酸排泄减少)、多种药物〔如服用利尿剂、阿司匹林、抗结核药物〕、中毒或内源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和/或吸收增加。
其他可能因素: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不足、肥胖、饥饿时(可能是因为核甘酸分解太多的缘故)等引起。
尿酸产生过多,如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骨髓或淋巴增生性疾病、化疗与放疗时、白血病(含有大量尿酸的白血球破坏过多而增加尿酸的产量)。
2、伴有核酸转换增加:
①HGPRT完全缺乏:尿酸产生过多,Lesch-Nyhan综合征。遗传特征为X-联。女性为携带者,男性发病。②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尿酸产生过多和肾脏清除尿酸减少,糖原积累病I型(vonGierke病)。遗传特征为自体(autosomal)、隐性(recessive)。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伴有嘌呤合成增多(继发于其他遗传性疾病)
二、继发性痛风
①PRPP(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加,引起PRPP合成过多,尿酸产生过多,遗传特征为X-联。②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部分缺少,引起PRPP浓度增加,尿酸产生过多,遗传特征为X-联。女性为携带者,男性发病。原发性痛风由酶缺陷引起者占1~2%。而大多数病因未明。有学者认为部分可能与抗氧化物质、营养素或白蛋白缺乏等有关。
2、酶及代谢缺陷
②排泄减少: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使肾脏尿酸排泄不足,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发病率占90%。
①产生过多:尿酸产生过多。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发病率占10%。
1、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
一、原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90%以上〕。
本病按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类。
痛风的分类及临床分期
其损害方式为渐进行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结石、肾损害……还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阳萎、早泄等。
常伴有发热、剧痛、畸形、僵硬、关节受阻、痛风石产生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结石形成。
痛风发病的源头为高尿酸血症,故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是由先天嘌呤代谢异紊乱引起属遗传性。继发性痛风主要是由疾病、滥用药物等引起,多发男性及绝经期妇女,重男轻女,男女比例20:1由于疼痛像疾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被称为痛风其临床特点为:1、高尿酸血症;2、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3、痛风石形成和沉积痛风石性漫性关节炎;4、关节畸形等。
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
痛风缓解,不可麻痹:痛风发作时非常疼痛,严重时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因此有人称之为痛风。但也因为如此使患者以为是吃草药或拜神好了,或以为不痛就没事了,因而失去警戒心不去管它,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痛风的遗传因素:痛风患者可有家族遗传史,或称之为有家属性发病倾向,但在世代和家系中,痛风出现是不规则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约10-25%痛风患者有痛风家族史,各国报告范围为8-30%。痛风病人近亲中,15%-25%有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性不完全。很多因素可影响痛风遗传的表现形式,如年龄、性别、饮食及肾功能等。已确定有两种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症是性连锁的遗传,见痛风分类中的酶代谢缺陷章节。继发性痛风中糖原积累病I型(vonGierke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情况变异极大,可能是多基因性的。
(2)痛风发病病因:痛风是先天遗传基因〔体质〕及后天饮食环境两个因素共同造成,若无遗传痛风体质〔不一定要有痛风家族史〕,则不容易因饮食过度而引起痛风,但若有尿酸过高体质,则可透过饮食控制来减少或预防痛风的发病。痛风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大部分(占85%~90%)在30~40岁以上发病,近十几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许多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得到痛风,可能与饮食过盛有关。痛风好发于成年男性,男性占95%。女性多于更年期停经之后发病(占5%),这个年纪也是退化性关节炎及假性痛风的好发年龄,应特别细心留意,以免造成误诊。原发性痛风常有家族遗传史。由特异酶缺陷所致者可在青少年发病。以下描述是痛风最常见的情况,有一些特殊病例出现的情况可能不同,若有疑问应与医师讨论,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临床上痛风多呈发作性,多由疲劳、房室不节、厚味多餐或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诱发,发作时表现为某一局部剧烈疼痛,重则背不能动,或手不能举,或足不能履地,并且有日轻夜重和转移性疼痛的特点。经休息和治疗虽可好转,但时息时发,日久可致受损部位出现肿胀、畸形,恢复较为困难,甚至可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危重症状,所以一定要及时坚持治疗。
(1)痛风发病病机,主要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通,湿浊流注关节,发为痛风。久病入络,气血失畅,淤血凝滞,痰淤互结而导致的关节肿大畸形,病久不愈。脾肾阳虚,阴毒内蕴。可发为尿酸性肾病、肾功能不全。以上所述可归结为一点,即正虚邪实。
痛风的发病机理
总之,急性痛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不难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认真进行鉴别,并应尽可能取得尿酸盐结晶作为依据。
⑿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⑾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质侵蚀;
⑽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
⑼高尿酸血症;
⑻有可疑的痛风石;
⑺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⑹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⑸第一跖关节疼痛或肿胀;
⑷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⑵炎症表现在1d内达到高峰;
⑴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项中6项者。
2.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
1.滑囊液中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
关于痛风诊断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美国Holmes标准以及日本修订标准。兹介绍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1977):
痛风诊断要点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细小针尖状的尿酸盐的慢性沉积,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盐结晶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它会让你周身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俗语说:痛风痛起来真要命。只有饱受痛风煎熬的人才会有如此深的感觉,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痛风性肾炎,尿酸肾结石,以及性功能减退,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