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糖尿病 > 正文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患者高某,男,52岁,是一名高级工程师。确诊为糖尿病已有3年,平时靠口服降糖药和控制饮食维持病情。最近,高某为攻关一个科研项目,经常加班,又得了一场重感冒,几天来一直感到不适,但未能引起他的重视。这天中午他在单位食堂随便吃了点东西,因降糖药在家里而未能服用。晚7时30分,高某在电脑前工作时突然昏倒。经检查,该患者血糖高得惊人,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类似这种病例近来明显增多。原因之一是糖尿病趋于年轻化,在岗的中年糖尿病人显著增多;二是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自恃年轻,病情不大严重,工作又很忙,因而忽略了自我保健,导致严重后果。本篇文章着重介绍关于糖尿病酮正酸中毒的一些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并发症。在胰岛素应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胰岛素问世后其病死率大大降低,目前仅占糖尿病人病死率的1%。但如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如何发生的?

  由于缺乏胰岛素,不能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机体开始使用脂肪产生能量,但是,与此同时,制造出一些我们称之为酮体的物质,它们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时尿中会出现酮体,即我们说的“糖尿病酮症”。如果仍然不能得到治疗,这种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加剧,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使血中酸的浓度增加,出现血pH值下降,发生酮症酸中毒。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因为这些酸性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使脑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昏迷,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过程来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包括两个阶段,即糖尿病酮症阶段和酸中毒阶段。在酮症期,患者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的加重,如显著乏力、口渴、多尿。化验检查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血糖增高,多为16.7~33.3mmol/L(300~600mg/dl)。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血中二氧化碳结合力会降低,可至13.5~9.0 mmol/L以下,血pH值下降至7.35以下,就发展到了酸中毒阶段,这时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酮味(烂苹果味),由于严重脱水,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最终发生昏迷。

  哪些因素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凡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的情况均能诱发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多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或胰岛素失效;而2型糖尿病则常常在各种应急状态下发生。具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

  ★ 发生急性感染或原有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以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咳嗽)、消化道感染(恶心、呕吐、腹泻)和泌尿系感染(尿频、尿痛)最为常见。

  ★暴饮暴食、酗酒。

  ★出现严重的疾病,如肝炎、心肌梗塞、心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外伤、骨折、手术、麻醉、妊娠。

  ★精神创伤、精神紧张、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

  专家提示: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只有糖尿病进展到晚期或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才会发生。其实,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如果忽视自我保护,在上述诱因的作用下,也会发生酮症酸中毒。上面例举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例,该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史有3年,该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感染、劳累、未按时服药以及过度劳累。通过这个病例,我们想为那些因工作忙而忽视自我保健的糖尿病朋友提个醒,应该正确对待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两片药可以解决的,血糖的控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饮食 饮食调节对于糖尿病人最为重要。工作繁忙,应酬多的糖尿病人最容易出问题,因此,糖尿病人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尽量减少应酬性宴会。

  按时服药 降糖药一定要带在身边,并准时按量应用。对于应用胰岛素的病人,不能因其他疾病出现时随意减少或中止胰岛素的治疗,应尽快找医生处理,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好能购置一台血糖测量仪,经常自测血糖可使降糖药应用得更准确、合理。

[1] [2] 下一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