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得了“糖心病”该咋办?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早期发现无症状性的心血管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糖心病”的一般处理
1.戒烟
2.适当的体力活动根据病情许可,最好每周有3次以上为时30—60分钟的中等程度活动(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3.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5千克/平方米左右。特别是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患者。
4.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6.1毫摩尔/升。HBA1C应≤6%。
5.控制血脂首要目标LDL≤2.6毫摩尔,升。争取HDL>0.9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2.2毫摩尔/升。
首先进行饮食控制。对血LDL和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及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骨髓、蛋黄、蟹黄、鱼子、动物脂肪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墨鱼、鳗鱼等。对血TG升高的患者同时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糖和甜食。建议多吃蒜、葱、蕈类、海带、蔬菜、豆类等。如饮食控制无效,则应选用调脂药物。
6.控制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内。
7.生活细节不宜过饱,减轻精神负担。避免过度劳累。不饮酒。
8.抗血小板与抗凝可选用阿司匹林。一日75—150毫克,心肌梗死后患者不能用阿司匹林者。可用华法林。
9.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反复心肌梗死、心功能差、有心力衰竭症候、心律失常)建议应用,亦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而隐匿的过程。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已有一定的功能损害。因此,一旦2型糖尿病获得确诊。就应该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认真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高血糖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患者安享天年。
“糖心病”全靠早防早治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早期发现无症状性的心血管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对某些有心血管病变证据的可开始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早期筛查还可以识别出需要通过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血管并发症患者。从一些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发现。积极的治疗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应仔细检查,以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
1.有典型或非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2.基础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或梗死。
3.有周围血管或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4.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在35岁以上。计划开始强烈的体育锻炼时。
5.除糖尿病外有以下2种以上危险因子存在的患者:
①总胆固醇≥6.2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4.16毫摩尔/升,或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
②血压>140/90毫米汞柱。
③吸烟。
④有冠心病家族史。
⑤尿中有微量或大量白蛋白者。
对于2型糖尿病有冠状动脉性疾病危险因子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调脂、降压和给予阿司匹林等是有效的手段,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对于已有冠心病。且左室功能受损者。即使患者的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正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有益的。若患者是诊断明确的无症状性冠心病,应及早治疗。预防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