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李完教授表示:“饮酒、吸烟、压力、肥胖等会给线粒体带来异常,从而引起糖尿病。”并称:“如果开发出能够矫正线粒体异常的药物,将能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该教授组以老鼠的肌肉细胞为对象,观察了调节线粒体dna的量对胰岛素产生的作用。结果,确认了随着线粒体dna越减少,依靠胰岛素的糖吸收能力显著下降,会导致糖尿病。
受到保健福利部支援的此次研究结果,被刊登在生化学领域的世界级权威杂志《美国生化学分子生物化学杂志》3月刊上。
东国大学医学院生化学教室的教授李完(42岁)6日宣布:“经过3年间的研究,首次发现细胞内线粒体dna的减少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并在分子的水平上查明了其过程。”
国内研究小组成功在分子水平上查明了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从而开启了新的治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