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糖尿病 > 正文

糖尿病患者有什么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不能正常释放或利用胰岛素,而使血中葡萄糖(一种单糖)水平不适当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血糖(葡萄糖)水平整天处于变化之中,餐后血糖升高并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经夜间空腹后,晨起血糖水平正常在70~110mg/dl。通常,在进食或饮用糖水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后血糖应低于120~140mg/dl。50岁以后的老年人,尤其是活动较少者,血糖轻度进行性升高。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的一种主要物质。胰岛素促使血糖转入细胞内,产生能量或贮存葡萄糖,供需要之时用。餐后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阻止血糖进一步升高,并使血糖逐渐下降,由于肌肉将葡萄糖作为能量,故体育活动也可使血糖下降。 病因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或者是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产生的胰岛素很少或者完全不产生胰岛素。虽然糖尿病患者约占美国人口的6%,但其中仅10%为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于30岁以前起病。

科学家认为,在儿童或青少年中环境因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营养因素引起免疫反应,破坏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还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有关。无论为何种病因,90%以上的Ⅰ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β细胞)受到永久性损害。胰岛素缺乏是严重的,为了生存患者须有规律地注射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能继续产生胰岛素,有时甚至胰岛素水平超过正常人。然而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Ⅱ型糖尿病可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但多见于30岁以后,并随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增加。大约15%70岁以上的老人患Ⅱ型糖尿病。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此型患者80%~90%有肥胖。某些种族和文化背景也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黑人及西班牙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3倍。Ⅱ型糖尿病有家族遗传趋向。

其他少见的糖尿病病因有:皮质类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怀孕(妊娠糖尿病)(见第246节),药物及干扰胰岛素产生或作用的毒物均可使血糖水平升高。

症状

糖尿病的首发症状与高血糖水平的直接作用有关。当血糖水平升至160~180mg/dl以上时,葡萄糖进入尿液。当血糖水平继续升高时,肾脏排出额外的水以稀释尿中丢失的大量的葡萄糖。由于肾脏产尿增多,故糖尿病患者常排尿增多(多尿)。多尿导致口渴(多饮)。由于大量的热卡从尿中丢失,引起体重下降,为了补偿此种变化,患者感到异常饥饿(多食)。其他症状还有:视物模糊、嗜睡、恶心及体力下降。此外,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易患感染。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Ⅰ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几乎总有体重下降。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无体重下降。

Ⅰ型糖尿病起病突然,可迅速进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尽管血糖水平升高,但大多数细胞在缺乏胰岛素时不能利用葡萄糖,于是,这些细胞转向其他能源,脂肪细胞开始分解,产生酮体,此类毒性化学复合物可使血液变酸(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发症状为极度口渴和大量排尿,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疲乏、腹痛,尤其在儿童多见。呼吸常变深变快,以纠正血液酸度。患者呼出的气味像指甲油清除剂,如不进行治疗常会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

Ⅰ型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如中断胰岛素注射或遭受感染、意外事故或严重疾病打击,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数年或数十年无任何症状。当胰岛素缺乏加重时可出现症状。最初,多尿及口渴较轻,数周或数月后逐渐加重。酮症酸中毒少见。如果血糖显著升高(常超过1000mg/dl),通常是由于感染或药物等重叠应激作用的结果,患者可出现严重脱水,导致精神错乱、嗜睡、抽搐,此种状态称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神经及其他内脏结构。复合的糖基物质堆积在小血管壁,使其变厚和易渗漏。血管壁变厚,血管供血量越来越少,尤其是支配皮肤和神经的血管变化更明显。血糖控制不佳亦可引起血中脂肪物质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壁形成斑块)(见第26节)。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为非糖尿病者2~6倍,男女两性均可发生。大、小血管的循环血量不足可损害心脏、大脑、双下肢、眼、肾脏、神经、皮肤等,使创口愈合缓慢。正因为以上的原因,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许多严重慢性并发症。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很常见。眼睛的血管损害可引起视力丧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肾衰竭,需透析治疗。神经损害有数种表现。如果是单一神经病变(单神经病),一侧上肢或下肢可突然无力;如果双手、双下肢、双足神经受损(糖尿病性多神经病),可出现感觉异常及针刺或烧灼样疼痛,四肢无力;如果皮肤神经受损,病人不能感觉挤压或温度变化,使皮肤可能反复受伤。皮肤血流供应不足也可导致溃疡形成,伤口愈合缓慢。足部溃疡可较深、感染、愈合不良,甚至需要截肢。

最近的证据显示,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预防、推迟或减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其他未知因素如遗传因素也决定着病情的发展过程。

诊断

如患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糖尿病的诊断即可成立。每年一次的就业或参加运动会之前的常规检查或体检通常需要检测血糖。当病人出现明显口渴、多尿、饥饿或存在典型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反复感染或任何一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时,也应检测血糖。

血糖测定常在空腹8小时后进行,也可测定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是正常的,但不应很高。超过65岁的老人,最好检测空腹血糖,因老年人餐后血糖升高较明显。

某些情况下,如怀疑孕妇有妊娠糖尿病时,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是:病人空腹时,测空腹血糖,然后饮入含标准量葡萄糖的溶液,再分别检测进食后2~3小时的血糖水平。

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将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要维持血糖完全正常较难,但血糖越接近正常,发生糖尿病短时或长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小。严格控制血糖的主要问题是发生低血糖症的机会增加。

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及饮食控制。大多Ⅱ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如果能降低体重及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必采用药物治疗。但降低体重、增加锻炼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难以做到,因此胰岛素替代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体育锻炼直接降低血糖水平,常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饮食调整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应吃太多甜食,应规则进食。早晨或晚间注射中效胰岛素者,睡前或傍晚加些点心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发生。糖尿病患者也常有高胆固醇血症,需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最好途径还是控制血糖和体重。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通过了解他们所患疾病及如何控制这种疾病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有关这方面的教育最好由专门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培训的护士负责。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懂得饮食及锻炼如何影响自身血糖水平,了解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检查皮肤有无溃疡形成,也必须特别注意避免足部感染。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很有必要,能尽早发现可致失明的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为防万一受伤或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携带能证明病情的卡片或医疗预警手镯。提醒医务人员迅速进行急救处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