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胰岛素增敏剂一直是国外药企的研发热点,国内胰岛素增敏剂市场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蕴含巨大的潜力,目前由罗格列酮引领用药潮流;双胍类产品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特点,尽管呈衰落之势,但仍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产品缺席是其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
胰岛素增敏剂:尚未苏醒潜力巨大
现已上市的胰岛素增敏剂均属于噻唑烷二酮类,是新一类的抗糖尿病药物。这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噻唑烷二酮,药理作用也相似,即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故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曲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等品种。曲格列酮和恩格列酮由于副作用问题已退出竞争,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两种产品。
胰岛素增敏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降糖作用持久、不产生低血糖、潜在地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独特作用,治疗价值在国外得到了充分肯定,因此,其成为目前国际市场销量最大的口服降糖药类别,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2006年销售金额均超过了20亿美元,占口服降糖药市场份额的1/3以上。
胰岛素增敏剂2001年进入中国,销量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2006年,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79%,在口服降糖药中的市场份额已占到12%,在所有糖尿病治疗药物中的份额也超过了8%。其中,罗格列酮的销量要大于吡格列酮。
虽然胰岛素增敏剂进入国内之后增长势头非常迅猛,但与国际市场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一方面,其较高的价格限制了使用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内糖尿病治疗理念与用药水平还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外,胰岛素增敏剂一直是药企的研发热点,近两年很有可能将会有新一代的非噻唑烷二酮类双重激动剂上市。新一代的双重激动剂能同时刺激pparγ与pparα受体,发挥降糖与调脂的双重作用。相信随着国内对于糖尿病和胰岛素增敏剂认识的不断深化,胰岛素增敏剂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吡格列酮 该品由日本武田公司研制开发,1997年7月美国fda批准上市。临床试验表明,该品有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胰岛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