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糖尿病 > 正文

糖尿病人的中成药选择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1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当见有以小便频数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等下消证肾阴亏虚为主时,应选用由熟地、山茱萸、山药

    若见有以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等胃热炽盛的中消证为主时,应选用由牛黄、黄芩、黄柏、栀子、大黄、枳实、生石膏、冰片、菊花、连翘、元参、麦冬、甘草等组成的牛黄清胃片,以清泻胃火。口服:每次4~6片,每日2次,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者慎用。也可选用由黄连、石膏、黄芩、栀子、黄柏、地黄、丹皮、赤芍、连翘、知母、天花粉、元参、甘草等组成的清胃黄连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当见有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为主,兼有尿频量多、舌质红、脉数等以肺热炽盛为主的上消证时,应选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由黄芪、生地、天花粉、优降糖等组成的消渴丸,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口服:每次5~10粒,每日3次。也可选用由花粉、葛根、麦冬、人参、茯苓、甘草、乌梅、生黄芪组成的玉泉丸。口服:每次60粒,每日2次。

    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一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而仅在体验时才发现。本病属于传统医学“消渴”的范畴。凡随意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8毫摩尔/升,再结合所出现的“三多一少”症状,便可明确诊断。糖尿病的起因大多数是由于素体阴虚,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而成。常因情志失调、劳累过度而诱发。中药治疗应分清病变的侧重部位为上焦、中焦还是下焦而分别施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