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糖尿病 > 正文

糖尿病治疗需兼顾量和质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1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任何一种医疗策略都需通过证据分析和价值判断才能在临床中使用,对于血糖控制的策略也是如此。近年来,强化降糖策略成为了糖尿病学界关注的热点。

  控制血糖,“量”是指控糖达标,“质”则包括多方面因素,如减少低血糖发生、平稳降糖、个体化治疗等。

  减少低血糖 对于低血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其发生:患者教育,密切监测血糖,尽量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如需要使用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更安全,饮酒后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警惕无意识低血糖的发生,尤其对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

  减少血糖波动 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波动本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但波动过大就成为病理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波动性高血糖危害较大。研究显示,血糖波动比稳态高血糖更易损伤血管内皮和引起氧化应激。目前,有多种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和检测手段,如血糖水平的标准差、葡萄糖瞬时高峰、血糖波动幅度等。自我血糖监测和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有效的手段。然而,HbA1c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情况。

  个体化治疗 对于血糖控制的个体化治疗,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程、心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ACCORD研究亚组分析显示,既往未发生过心血管事件以及基线HbA1c≤8.0%的患者可从强化治疗中获益,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意义。

  总之,虽然大血管病变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很复杂,但控糖达标是必要的,在控糖同时应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及血糖波动,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尤其是对病程长、伴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倡平稳达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