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手足口病 > 正文

手足口病的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5-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手足口病流行的报道。该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与口蹄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染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病症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为主,仅个别患者出现心肌、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手足口病为全球传染病,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于1972年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对幼儿威胁更大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此病,其后在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18个省市均有发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月至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两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两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到2.3%和1.9%。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毒株。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两株肠道病毒71型毒株。1998年,肠道病毒71型感染在我国台湾引起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检测到129106病例,重症405例,死亡78例,大多是5岁以下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月至8月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该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名,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共又128名患儿住院,其中3名并发心肌炎死亡。



与口蹄疫是两码事

很多人会将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相混淆,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人群、症状体征均大不相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先有病畜,人才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粘膜感染,因而系散在发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具、食具、玩具,经口感染,或通过呼吸道传播,故可表现为不同规模的流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口蹄疫是重要的动物传染病,但是所引起的人类疾病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局部皮肤损害两大特征;手足口病大多发热较低,有呼吸道症状和口腔粘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绝大部分肠道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临床主要症状为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肠道病毒病的传播方式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传染来源,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主要由胃肠道(粪—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水疱液体而感染。在发病前数天,喉咙部位与粪便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这也是该病易于传播,容易发生流行,预防难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其实疫情控制并不复杂

手足口病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隐性感染比例比较高,多数病人发病突然,但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应带着小孩,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