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在中医角度,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形体未充,得病后变化较快,所以对于小儿来说,预防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循“勤洗手、常消毒、少聚会、多通风”的原则。
他指出,预防即是中医的“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就是在还没有疾病的时候就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已经有了疾病,要防治疾病出现新的并发症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喝凉茶可防病毒在现在这样的气候,给小儿每日适当喝一点清热、解毒、去湿的凉茶,可以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的作用。以邓老凉茶为例,1~3岁的小儿可以每天喝半罐,或者每天喝一包冲剂;3~6岁的小儿可以每天喝一罐,每日两包冲剂。他同时指出,这个服用量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如果小儿本身体质偏寒,就不适宜多喝。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己煲些凉茶给小儿服用,可用金银花、茅根、桑叶、菊花、蒲公英等药材。他指出,这些成分都是药食同源的药材,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茅根可去湿且不伤阴,桑叶可滋阴润肺,菊花清肝明目,蒲公英同样可清热解毒。肖巍介绍说,目前安徽阜阳已启动了中医介入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