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湿疹 > 正文

一月多的小儿脸上湿疹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6-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宝宝为什么会发湿疹?宝宝以上的治疗是否正确?有什么其他好办法?湿疹的宝宝能否吃牛初乳提高免疫力?

这位家长所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为此专门列题解答。

  








婴儿湿疹治疗有以下方面:

  1、 总体治疗原则:用什么样药物剂型治疗湿疹依据湿疹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不可用油膏;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


  湿疹可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凡更换新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药物清除干净。在更换药物时最好先在小块湿疹涂擦,观察效果,以决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对湿疹不严重的宝宝,只需局部用药,但不能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皮肤损害或感染。
(1) 常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锰酸钾会烧伤宝宝的皮肤),既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

  (2) 4~6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来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当纱布吸收的渗出物已达半饱和程度,将纱布更换。每日二至三次。渗出物多时,湿敷时更应勤更换敷料,避免吸满渗出物的敷料久停留于创面上,刺激周围的正常皮肤,致使创面扩大。

  (3)对大面积的湿疹,应对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湿敷面积的大小,给以适当的注意。

  (4)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5)冷湿敷时请注意:*湿敷面积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以免过度的体表蒸发造成脱水。

  *湿敷的液体不宜过冷,否则易引起代偿性的血管扩张而致感冒。室温低时应将药液加温后再湿敷。

  *如有感染者,用后的纱布应洗净消毒(可煮沸消毒)后再用。湿敷液应新鲜配制,防止因溶液变质影响效果。、 含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

  (1) 含皮质激素的药物外搽湿疹疗效是肯定的,对轻症或范围小的湿疹可以选择;对面积大的湿疹或反复发作的湿疹,如果频繁或大量或长期应用含皮质激素的药物,会有全身和皮肤局部的副作用,全身副作用先不说,其皮肤局部副作用则提醒我们要慎重选择。

  (2) 含皮质激素药物的皮肤局部副作用较突出的是药物依赖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药物依赖性皮炎指湿疹不能停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反跳性皮炎指皮质激素外用后,湿疹病情可以迅速好转,但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湿疹更加重,当重新涂用激素后,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所以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4、 白三烯拮抗剂:研究显示湿疹和哮喘发病机制类似,白三烯拮抗剂(商品名顺尔宁)具有皮质激素的抗过敏作用,而没有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防治哮喘效果确切的药物。

  我们在临床发现顺尔宁用于治疗婴儿湿疹有好效果,应用方法是:婴儿每晚服2~2.5毫克,一般服2周作用湿疹消失,严重婴儿湿疹1个月左右消失。如果以后注意家庭护理,患婴儿湿疹的宝宝就可以摆脱湿疹之 苦。

  5、 其他治疗:

  方法一:可在晚饭后或睡前服用抗组织胺制剂或镇静剂以止痒和辅助抗过敏。

  方法二:避免再刺激,常见的外源性再刺激有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用药不当等。对脂溢型湿疹千万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经常涂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渐软化,然后去掉。

  

  1、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往往有困难。

  2、喂养和饮食:

  (1) 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宝宝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宝宝,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宝宝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宝宝吃含气、吼br /> ?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2) 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3) 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喂养。

  (4) 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

  选用白菜或青色卷心菜适量(其他新鲜蔬菜亦可),将菜叶切碎后倒入沸水中,15分钟即熟,取出加少许精盐喂养。

  ·菜粥

  选用细玉米面20-30克煮成粥,加适量菜泥、冰糖即成,分数次适量喂养。

  ·菜汤

  选用新鲜白菜、卷心菜、胡萝卜各适量,洗净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水煮沸后加菜,煮4-5分钟即可,汤内可加适量蜂蜜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