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概念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与机体的过敏素质、神经精神因素、变态反应过敏等有关。
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耳后、乳房、四肢远端及阴部等处,常对称分布。损害呈多形性。皮肤上首选出现多数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丘疹的基底潮红,有轻度浮肿)。并且很快变成小水疱,疱破后形成点状糜烂而及结痂等。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有灼痛,常因搔抓或热水洗烫,造成糜面进一步向周围扩散,使皮损境界不清。若处理得当,炎症减轻,出现脱屑,皮疹可在2-3周内消退,如处理不当,病程延长,易发展成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 介于急性和慢性湿疹之间的过渡状态,当急性湿疹的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后,病变有小丘疹,兼有少数丘疱疹、小水疱、轻度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痒感仍甚剧烈。处理得当,数周内可痊愈,否则易发展 成慢性湿疹或再次急性发作。 3.慢性湿疹: 多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疹转化而来。损害呈慢性炎症。患部皮肤肥厚,皮疹表现为暗红色,表面粗糙有脱屑、结痂,出现苔藓化和皲裂,有色素沉着、抓痕、点状渗出、血痂及鳞屑等。皮损多比较局限,瘙痒较剧或是阵发性,遇热或入睡时瘙痒尤为严重。病程迁延不愈,可迁延数月 或数年。
治疗 1.一般防治发生湿疹后,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热水烫, 肥皂洗及涂刺激 性强的外用药。 2.全身治疗可使用抗组胺和镇静剂。选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以止痒如息斯敏。急性或亚急性泛发性湿疹,可静注5%溴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对渗出明显者,可用生地注射液治疗。对有广泛继发感染者,配合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3.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 急性期且无渗出 炉甘石洗剂或皮质激素乳剂外搽;渗出明显,有糜烂者用 3%硼酸溶液,3-5%明矾溶液湿敷;对小范围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地塞米松软膏,及配合焦油类制剂,外用效果较好;对慢性湿疹苔藓化明显者,可用50%松馏油软膏或20%黑豆馏油软膏。
湿疹 --- [概述]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机理为迟发变态反应。多由于某些外界刺激与机体内的敏感因素互为影响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如动物性、植物性因素、各种强化刺激均可诱发本病。故去除外因后,往往不易痊愈。临床主要特点为多种疹形的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较剧,常泛发或对称分布,病程较长,易迁延而慢性化。湿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患者往往有过敏性体质,家族中有过敏性病史。天气变化也和湿疹的发病有关,如夏季皮肤多汗易被浸渍。冬季皮肤易乾燥皲裂,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较多,坚持治疗一般能减少复发,达到痊愈。
[症状体症] 1.皮损:丘疹、丘胞疹、小水胞、糜烂、渗液、结痂、脱屑、苔藓化; 2.发病部位对称分布; 3.自觉剧痒。
[诊断依据] 1.多形性皮疹; 2.皮损分布对称; 3.剧痒; 4.易渗出; 5.易反复发作成慢性。
[治疗原则] 1.寻找诱发因素; 2.内服抗组胺药或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3.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4.外用药物治疗; 5.合并感染时抗生素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皮损全部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皮损消退75%以上;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皮损无改变。
[专家提示]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湿疹
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多难以确定,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应尽可能地寻找患者发病或诊发加重的原因,作过敏原检查,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二)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二、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
三、全身治疗
(一)抗组织胺类药物;
(二)非特异性脱敏治疗;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
四、中医药治疗。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定义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临床上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和多种形态的皮疹,在剧烈的瘙痒,易向慢性转化,反复发作。
病因
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与机体的过敏素质,神经精神因素,变态反应过敏等有关。
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 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耳后、乳房、四肢远端及阴部等处,常对称分布。先出现弥漫性潮红或密集的粟粒、大豆疹、豆疹疮、很快变成小水
泡,泡破后形成糜烂面。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有灼痛,常因搔抓或热水洗烫,造成糜烂面进一步向周围扩散,使皮损境界不清。若处理得当,炎症减轻,出现脱屑,皮疹可在2-3周内消退,如处理不当,病程延长,易发展成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